即耳穴模型,见该条。
方书名。1卷。明·吴旻辑。刊于1530年。书中选辑各科验方(包括一些成方)汇编而成。分为诸虚、药酒、痰、眼目等共30门。选方以实用、简便为原则。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出《滇南本草》。为赤阳子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清代藏医学家。系藏医北方学派医家,著有《医学通义》一书。
见《外科启玄》卷二。婴孩气血未充,筋骨未坚,脾胃脆弱,若患痈疽,宜用内托、内疏和缓之药,不可用峻猛之剂。
见《江苏药材志》。为凤尾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外科大成》卷二。即上发背。见该条。
指月经。宋·齐仲甫《女科百问》十三问:“经脉来时,俗称为红脉。”
6卷。清·陈元犀撰于1811年。作者遵其父陈修园之嘱,用诗歌形式简要介绍《金匮要略》中方剂的主治、药用剂量和煮服法等,并附方解。解放后有排印本。
见《广西本草选编》。为独脚柑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