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四川中药志》。为蓝花参之别名,详该条。
见《太平圣惠方》。为花椒之处方名,详该条。
证名。见《医宗金鉴》卷七十三。其形如风疹,发痒。
《备急千金要方》卷二方。钟乳石、白石脂各六铢,通草十二铢,桔梗半两,硝石(一方用滑石)六铢。为粗末,水煎取汁,内硝石令烊化分服。治妇人缺乳。
见《本草蒙筌》。即独活。详该条。
见清·翟良《痘科类编释意》。为痘疮收靥时发热的证候。详收靥条。
见《甘肃中草药手册》。为补血草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宋代人。生平不详。撰《燕台集》5卷,已佚。
脏象著作,1卷。清·刘廷桢(铭之)著,刊于1897年。作者认为自《灵枢》《素问》《甲乙经》而下,所载骨数散见错出,其能融合贯通者少见,不唯骨数未免于失实,图论亦或有相悖、讹误者。因就坦尸掩埋之机,从旁
病名。见《外台秘要》卷六。①《医林绳墨·霍乱》:“若吐利并行而腹中绞痛,坐卧不安,甚则转筋,名之曰湿霍乱也。”多因饮食生冷,或感受寒、湿、暑邪所致。本病较干霍乱之欲吐泻而不得者有别。亦有以干霍乱较湿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