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小儿诸虫

小儿诸虫

病证名。小儿肠寄生虫病,以蛔虫、蛲虫、姜片虫、绦虫、钩虫为多见,尤以蛔虫、蛲虫病发病更为普遍。这些肠道寄生虫病,轻者影响小儿生长发育,重者可危及生命。因小儿接触污染的环境机会多,虫卵通过食物或蚴虫接触皮肤而侵入儿体。小儿脏腑柔弱,易为诸虫寄居生长,影响脾胃的正常运化功能。《小儿药证直诀虫痛:“面白,心腹痛,口中沫及清水出,发痛有时。”并伴有食欲不振或嗜异大便不调或稀或干。日久则脾胃俱虚,影响水谷摄取,四肢百骸无以营养,故见气促,神疲,浮肿心悸等气血不足的病象。脾虚则肝旺,可见烦躁易怒,睡中咬牙等。治疗一般以驱虫为主,如久病脾胃已伤,驱虫后当及时健脾以恢复脾胃功能。如脾虚气血生化之源不足,导致气血虚弱者,当益气养血,待病情转好后,再予驱虫,必要时驱虫与补益药同时并进。参绦虫病钩虫病蛔虫病等条。

猜你喜欢

  • 老奴丸

    《奇效良方》卷二十一方。又名苍龙丸。木香五钱,灯心二钱,大蜘蛛七个,胡桃肉(另研)、荜澄茄、炒车前子、马蔺花(酒浸)、煅牡蛎、萆薢、韭子、木通各一两,山茱萸、补骨脂(酒浸)、桑螵蛸(酒浸)、全蝎、龙骨

  • 治疔汇要

    书名。又名《治疗大全》。2卷。清·过铸撰。刊于1896年。卷上为治疔总论,辨证及50余种疔症;卷下列治疗的方剂和药物。

  • 豹子药

    见《贵州民间药物》。为大丁草之别名,详该条。

  • 明矾

    见《本草纲目》。即白矾,详该条。

  • 炼形

    养生术语。道家养身的方法。传说老子有九丹、八石、引气炼形的方法(见《列仙传》)。

  • 童子怯

    病证名。崔秉铣《妇科宗主》:“闺女十五、六岁,月经行一、二次或从来未行,而经闭者,人渐渐黄瘦,内骨蒸热,咳嗽或腹内有块时疼,名曰童子怯。”治疗参见室女经闭条。

  • 痿厥

    病证名。指痿病而致气血厥逆的病证。《灵枢·邪气藏府病形》:“脾脉……缓甚为痿厥。”《类经·刺四支病》:“痿厥者必体废,张其四支而取之,故血气可令立快也。”《张氏医通·厥》:“痿厥者,痿病与躄杂合而足弱

  • 产后咽喉作蝉声

    病证名。产后危证之一。出孟葑《仁寿镜》。因产后败血冲遏于心,入于肺,气与血并,喉声如蝉鸣。治宜乳香一钱,煎汤入陈酒三分服之。

  • 眉风癣

    病名。出《疡医大全》卷十。由肝血不足,风湿外浸所致。症见眉中瘙痒,搔破流水,甚至蔓延额上、眼胞处。治宜养血疏风祛湿。内服消风散(《医宗金鉴》)。外搽紫茸膏,或用松香60克,真蛤粉15克,青黛6克,研细

  • 喉针

    器械名。《外科正宗》卷四:“喉针长六寸,细柄扁头,锋尖,刺喉脓血者皆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