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药证真诀
见小儿药证直诀条。
见小儿药证直诀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膻中,见该条。
古病名。见《肘后备急方》卷七。即水毒病。详该条。
按摩、推拿的古称。《素问·异法方宜论》:“中央者,其地平以湿,……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跷。”唐·王冰注:“按,谓抑按皮肉;跷,谓捷举手足。”参见按摩条。
指眼。五脏六腑的精气汇集于眼,故名。《灵枢·大惑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参见目条。
①指清气和浊气。《灵枢·阴阳清浊》:“愿闻人气之清浊……受谷者浊,受气者清。清者注阴,浊者注阳……清浊相干,命曰乱气。”参见清气、浊气条。②相气十法之一。诊察病人面部颜色的清亮与浊暗,以了解疾病的阴阳
医书。又名《灵枢》、《黄帝内经灵枢经》,为《内经》组成部分之一。原书9卷共81篇,又名《针经》,别称《九卷》。隋唐之际出现多种不同名称的传本,包括《九灵》、《九墟》和《灵枢》。宋代以后,原本及传本大多
①刺法名。指针刺时以拇指指甲切压穴位,以使局部气血宣散然后下针的方法。《针经指南》:“切者,凡欲下针,必先用大指甲左右于穴切之,令气血宣散,然后下针。”《针灸问对·十四法》:“凡欲下针之时,用两手大指
【生卒】:?~1380年【介绍】:明初医家。字用诚。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为名医朱震亨弟子,精医术,尤长于本草,汇集金、元著名医家如张洁古、李东垣、王海藏、朱震亨、成无己等关于本草方面的论述和发挥,编
见《普济方》。即木芙蓉叶,详该条。
病名。指鼻中有痒感。《古今医统》:“鼻痒,乃热则生风故也。宜防风通圣散加白附子、僵蚕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