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妊娠心腹痛

妊娠心腹痛

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一。妊娠心腹俱痛,多由冷积或新触风寒,邪正相击,而并于气,随气上下,上冲于心则心痛,下攻于腹则腹痛,上下俱作则心腹俱痛。若不早治,则冲击胞络必致胎动。素有冷痛者,发病急,痛如刀刺。方用川芎散(川芎当归人参吴茱萸厚朴茯苓桔梗、芍药、枳壳甘草)。冲击胞络腹痛者,宜当归芍药汤(当归、芍药、白术、茯苓、泽泻、川芎)。

猜你喜欢

  • 五痹

    五种痹证的总称。出《素问·移精变气论》。①指骨痹、筋痹、脉痹、肌痹(一作肉痹)、皮痹。王冰注:“五痹谓皮、肉、筋、骨、脉之痹也。”《医碥·痹》:“经又分以冬得之为骨痹,春得之为筋痹,夏得之为脉痹,长夏

  • 黄心翳

    病名。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六。即白翳黄心内障。详该条。

  • 伤谷

    伤食之一。《古今医鉴》卷四:“食者有形之物,伤之则宜损其谷,其次莫如消导,重者宜吐宜下,枳术丸、保和丸、备急丹之类,量轻重择用。”《杂病源流犀烛·伤食不能食源流》:“至于所伤之物既种种不同,宜各用主治

  • 炎性外痔

    病名。见王兆铭《中西医结合痔漏临床证治》。即外痔并发炎症,红肿疼痛者。宜清热解毒、疏风。服槐角丸,外用祛毒汤熏洗。参见血栓痔条。

  • 酒毒发

    病名。出《外科大成》卷二。又名酒毒发疽。由过饮酒,膏粱厚味积毒所致;此病多发于脊背,初发如弹,次大如拳,皮色不变,坚硬如石,时麻时木,疼痛剧烈,可伴见全身拘急,二便涩滞,及头面手足虚肿,泄泻似痢。初宜

  • 大产

    即足月分娩。《儒门事亲》卷五:“夫妇人大产。十月满足降诞者是也。”

  • 臁胫骨

    骨名。《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腑骨,即膝下之小腿骨,俗名臁胫骨者也。”即胻骨。详该条。

  • 手逆注

    经外奇穴名。出《千金要方》。位于前臂屈侧,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当腕横纹与肘横纹连线之中点。主治癔病及前臂疼痛,痉挛,麻痹等。直刺0.5~1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 指寸法

    以患者本人手指折定分寸,作为量取穴位的长度单位,故名。《备急千金要方》:“凡孔穴在身,皆是脏腑荣卫,血脉流通,表里往来,各有所主,临时救难,必在审详。人有老少,体有长短,肤有肥瘦,皆需精思商量,准而折

  • 伤暑

    病名。①指中暑热而致的病证。出《素问·刺志论》。《医林绳墨》卷一:“伤暑者,由其暑热劳伤元气之所致也。其症日间发热,头疼眩运,躁乱不宁,无气以动,亦无气以言,或身如针刺,小便短赤,此为热伤元气也,宜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