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髻婆
见《广东中草药》。为臭茉莉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东中草药》。为臭茉莉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沈明宗条。
病名。出《疡科心得集》卷上。即手心毒。见该条。
见《闽东本草》。为山矾根之别名,详该条。
即原络配穴法,见该条。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下方。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六两,半夏半升,炙甘草、生姜各三两,大枣十二枚,青黛五钱。为细末,面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生姜汤送下。治热厥。
病证名。又名仲秋痹。十二经筋病候之一。《灵枢·经筋》:“足少阴之筋,……其病足下转筋,及所过而结者皆痛及转筋。病在此者,主痫瘛及痉,在外者不能俛,在内者不能仰,故阳病者腰反折不能俛,阴病者不能仰。治在
治法之一。①具有温通阳气,振奋心脉的作用。少阴病内有真寒,外有假热,表现为四肢厥冷,脉微细欲绝,身反不恶寒,面色浮红的戴阳证,用通脉四逆汤(见《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②妇女产后气血虚弱,无乳或
隅,两边相交成角。即曲周,详该条。
【介绍】:宋代医生。撰《养生真诀》1卷,佚。
出《新修本草》。即秦艽,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