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广西药用植物图志》。为山芝麻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医宗金鉴》卷七十一:“在内踝者名走缓,又名鞋带疽。”详内踝疽条。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昆明鸡血藤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又称濡泄、湿泻、洞泄。《圣济总录》卷七十四:“寒湿之气,内客于脾,则不能裨助胃气,腐熟水谷,致清浊不分,水入肠间,虚莫能制,故洞泄如水,随气而下,谓之濡泻。”详濡泄、湿
见《科学的民间草药》。即香加皮,详该条。
出《食疗本草》。为八月扎之别名,详该条。
见《陆川本草》。为锡叶藤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指患喉痹时合并腮腺肿痛者。《本草纲目》稻附方:“喉痹、叱腮。用糯米三升,……水调如膏药,贴项下及肿处,一夜便消。干即换之。当令湿为妙。”
证名。指眼视物不明的证候。《医贯》卷四:“火衰则有昏瞑之患。”参见目昏条。
见《伤寒论》。即蜜煎导,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