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术语。始见于《灵枢·病传篇》:“或有导引、行气、乔摩、灸、熨、刺、焫、饮药之一者。”参见导引及行气条。
《温疫论补注》卷上方。又名养营承气汤、养荣承气汤。生地黄一两,芍药二钱,枳实、大黄各一钱,厚朴五分,当归、知母各三钱。加生姜,水煎服。治温病数下亡阴,里证仍在,并见热渴者。
【介绍】:宋代医僧,四明(今浙江宁波)人。是医僧元觉之弟子,精医术。
【介绍】:见顾德华条。
出《素问·五常政大论》。指病人托着胸部仰面太息,这是肺气壅塞的被迫动作。
见《太平圣惠方》。即皂角刺,详该条。
《温病条辨》卷三方。人参、山药、茯苓、莲子、芡实、补骨脂、肉苁蓉、山茱萸肉、五味子、巴戟天、菟丝子、覆盆子。水煎服。治老年久痢,脾肾阳虚,大便溏泻。
涎与唾的合称。俗称口水。详涎、唾条。
病证名。见《医学入门·痰类》。又名火喘、火炎上喘。详各该条。
见《山东中草药手册》。为王不留行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