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宋·史堪《史载之方》。指风涎、热涎、冷涎、病涎、虚涎和毒涎六种。详各条。
【介绍】:隋代医药学家。撰有《灵秀本草图》六卷,已佚。
《奇效良方》卷二十二方。前胡、人参、官桂、茯苓(去皮)、柴胡、炒桔梗、黄芩(去黑心)、生地黄、旋覆花、炙甘草、玄参各一两,麦门冬(去心)、半夏(洗七次)、白术各一两半,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炒)二两。为
【生卒】:九世纪初叶【介绍】:唐代民间医生。常骑马巡行村落中,为人用药治病。
见《云南中草药选》。为草血竭之别名,详该条。
见《东医宝鉴·内景篇》卷二。即大蓟散,见该条。
出《肘后方》卷五,即旋耳疮,详该条。
【介绍】:明代道士兼医生。曾对古代及当时诸家的医方加以选择,编成《医方大成》一书,已佚。
中湿脚肿的外治方法。即用小麦麸、花椒、生葱、盐、酒、醋拌润,放锅内炒热,将患脚熏蒸其上,盖以衣被,多蒸汗出为度,勿见风(余梦塘《保赤存真》)。
出《本草拾遗》。为木蓝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