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阳明腑实,肠内燥屎闭结,而时泄臭水者。《瘟疫论·大便》:“热结旁流者,以胃家实,内热壅闭,先大便闭结,续得下利,纯臭水,全然无粪,日三四度,或十数度。宜大承气汤,得结粪而利止;服汤不得结粪,仍下利并
①指存在于脾脏的阴液(包括血液、津液等)。②指脾脏本身,与胃阳相对而言,脾脏为阴,胃腑为阳。③每脏皆有阴阳,脾阴与脾阳相对而言。
【介绍】:见王珉条。
病名,见《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六。即尸注,详该条。
病证名。见《医林改错》。长期患病,气虚血亏而成惊搐。其症身热起伏,面颊潮红,形瘦肉脱,似搐非搐,有时昏迷少气。治宜健脾益气,养血镇惊,用可保立苏汤(方见小儿昏迷条)加减。
古病名。疝的一种。《史记·扁鹊仓公列传》:“牡疝在鬲下,上连肺,病得之内。”详疝条。
①见清·刘士季《草木便方》。为青木香之别名。②出《阳春县志》。为木防己之别名。各详该条。
病证名。见《陈素庵妇科补解》。即胎前阴门肿。详该条。
病名。出《外科大成》卷二。即上发背。见该条。
①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千斤拔之别名。②见《泉州本草》。为草石蚕之别名。各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