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舌下静脉丛及系带。见《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四:“舌下紫筋为舌系,下通于肾。”
【介绍】:见陈其晋条。
见《中药志》。为明党参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西本草选编》。为茅膏菜之别名,详该条。
见《浙江中药手册》。为栝楼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石室秘录》。多发生于产后1~3天内。因产后气血未复,盛夏炎热,暑邪乘虚侵袭肌体,阴气卒绝,阳气暴壅,经络不通而致高热,神志不清等症。若热中于里,兼见心烦口渴,大汗面赤,脉洪大,治宜生津止渴,
【介绍】:战国时医家。扁鹊的弟子,详见子阳条。
病名。出《外科证治全生集》卷三。即井疽。见该条。
亦称达邪透表。即透达表邪的治法。外感表证,须透邪外出,故称。
病证名。指小儿脾胃虚弱,外受惊恐所引起的泄泻。临床特点为惊搐与泄泻并见。《证治准绳·幼科》:“惊泄,粪青如苔,稠若胶粘。”宜以镇心抑肝,和脾胃,消乳食为治。可用四君子汤、异功散之类,勿用峻攻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