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2卷。明·吴有性撰于1642年。1641年山东、浙江等省疫病流行,医着以伤寒治法无效,枉死者颇多。吴氏推究病源,指出是温疫,系感染“异气”(又名杂气或戾气)所致,病由口鼻而入。对瘟疫病因和传染途
【介绍】:见谢观条。
见《广西本草选编》。为黄根之别名,详该条。
①见《江西民间草药》。为杠板归之别名。②见《海南植物志》。为粪箕笃之别名。各详该条。
见痘疹金镜录条。
见《中药通报》5(1):27,1959。为连钱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为芫花之别名,详该条。
痘疮的病因。《痘疹方论》:痘疮“凡身壮热,大便坚实,或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皆疮毒未尽,用四味射干鼠粘子汤。”
即苇茎汤,见该条。
十五络脉之一。出《灵枢·经脉》。即足厥阴络脉,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