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见潘霨条。
出《金匮要略》。即伏龙肝,详该条。
见《本经逢原》。为蒲公英之别名,详该条。
出《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形容微微汗出之状。
书名。又名《窦氏外科全书》,13卷(仅有6卷本,内容全同)。旧题宋·窦汉卿撰,实为1569年窦梦麟补辑明代以前诸书而成。卷1咽喉牙舌毒;卷2发胸面部疽毒;卷3胸腹腰肋痈毒;卷4手腕发背、疔毒;卷5串毒
名词。出《玄女经》。亦名臭鼠。即阴蒂。
见《履岩本草》。为醉鱼草之别名,详该条。
肾开窍于耳。“耳者,肾之宫也”(《灵枢·五阅五使篇》),“耳为肾之外候”(《医学正传》),故“耳为肾窍”(《景岳全书》卷二十七)。详耳条。
证名。指脐下悸动不安。常为奔豚证的征兆。多因肾阳虚衰,水气内动所致。《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伤寒论本义》:“脐下者,膀胱之位也。肾属
见《广东中药》Ⅱ(生草药部分)。为孩儿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