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儿枕痛

儿枕痛

病名,见《古今医鉴》卷十二。又名儿枕块儿枕不安块痛产枕痛血枕痛血块痛血母块产后儿枕腹痛产后腹中块痛等。多因产后败血未尽,或风寒乘虚侵袭胞脉,血被寒凝,瘀血内停所致。恶露未尽者,症见小腹硬痛拒按,或可摸到硬块,兼见恶露不下或不畅,治宜活血祛瘀,方用《傅青主女科散结定痛汤失笑散等;血被寒凝者,症见小腹冷痛,得热痛减,兼见面色青白,四肢不温,恶露涩滞不下,治宜温经散寒祛瘀,方用生化汤加减。

猜你喜欢

  • 素问释音

    书名。见《宋史·艺文志》,释音一作释言。1卷。唐·杨玄操撰,已佚。

  • 黄帝十二经脉明堂五脏图

    见黄帝十二经脉明堂五脏人图条。

  • 经崩出痘

    病证名。指患经崩气血俱虚,而又继续发生痘疮。此时正不胜邪,宜用十全大补汤治之。若见痘色灰白平塌难发难胀者,则加熟附子一、二片,使里气充足,毒无停滞,服后饮食增进,痘形起胀者为顺,否则为逆。

  • 紫菘

    出《新修本草》。为莱菔之别名,详该条。

  • 歠(chuò 辍)

    同啜。饮、吃。《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歠热稀粥。”

  • 眯目飞扬证

    病证名。《证治准绳·杂病》:“因出行间,风吹沙土入目,频多揩拭,以致血气凝滞而为病也。初起涩湿赤脉,次后泪出,急涩渐渐重,结为障翳。”参见物偶入睛证条。

  • 浮肿

    证名。水肿病的常见证候之一。出《素问·气交变大论》。浮肿有虚实之分,以虚证为多见。《景岳全书·杂证谟》:“今肺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脾虚则土不制水而反克,肾虚则水无所主而妄行,水不归经则逆而上泛,故传入

  • 太阳发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四。系生于童子髎穴处之痈疽。多由足少阳胆经火毒所致。疮起根赤有脓。知痛者顺,反之为逆。一般可按外痈治疗。如大渴闷乱,出血不止,或其色青黑而不知痛者,预后不佳。可参见无头疽治疗方法

  • 鱼际

    ①经穴名。代号LU10。出《灵枢·本输》。属手太阴肺经。荥(火)穴。位于手掌大鱼际部,当第一掌骨中点,赤白肉际处。布有桡神经浅支和从拇指流向头静脉的小静脉支。主治咳嗽,咯血,咽喉肿痛,发热;以及扁桃体

  • 暑霍乱

    病名。①即湿霍乱。《医学入门·霍乱》:“一种暑霍乱,即湿霍乱。”详该条。②指感受暑热而致的霍乱。详伤暑霍乱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