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二。生于足面,状如粟米,痒极入骨,急隔蒜灸之。
见《广西中草药》。为九龙藤之别名,详该条。
出《药性类明》。即栝楼子,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即威灵仙。详该条。
病证名。指精神情志伤损的疾患。《灵枢·本神》:“盛怒而不止则伤志,志伤则喜忘其前言,腰脊不可以俯仰屈伸,毛悴色天。”《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大恐惧不节伤志,志伤,恍惚不乐。”参见七伤条。
出《脉经》。指小产。详该条。
见《中药志》。为鼠妇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指神情烦乱昏昧。《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少阳所至,为惊躁,瞀昧,暴病。”
即豨莶丸。见该条。
《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五方。香薷一钱半,扁豆、厚朴、苏叶、白术、赤茯苓、藿香、木瓜、檀香各一钱,甘草五分。水煎服。治胃有痰饮,又感暑气,腹痛水泻,恶心呕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