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溪喉闭丸
见《串雅内编》卷三。即巴霜顶,见该条。
见《串雅内编》卷三。即巴霜顶,见该条。
病名。《奇效良方》卷六十一:“抢食风,又名飞丝毒,口中或食腥鲙之恶物,发泡者。”即呛食喉风。详该条。
痧证之一。《杂病源流犀烛·痧胀源流》:“蛔结痧,痧毒攻胃故蛔死,入于大肠与宿粪相结,腹中大痛,是为蛔结。又有痧毒入胃,胃必热胀之极,蛔不能存,因而上涌,乘吐而出;或蛔结腹痛,不大便,或入大肠由大便而出
书名,见荀勗《中经薄》,1卷。子仪系扁鹊弟子。原书已佚。
见《四川中药志》。为铜锤草之别名,详该条。
出《素问·皮部论》。指手厥阴经之阴络。张景岳注:“心主之阴,手厥阴之阴也。”
病证名。多因嗜酒过度,湿热结蓄大肠所致。初起宜清湿热,解酒毒。选用黄连丸、酒蒸黄连丸、约营煎、聚金丸、槐角丸之类。日久下痢脓血,腹痛不瘥,宜用乌梅丸、樗白皮散。酒湿从寒化者,宜用二术煎、四君子汤或葛花
【介绍】:见俞启华条。
见《江西草药》。为蛇葡萄之别名,详该条。
见《医学正传》。为墨旱莲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疡科选粹》卷六。由于肝经风盛所致。瘙痒剧烈,搔抓不知痛,久之手掌及指缝多生细虫。治宜内服芦荟丸,外搽蛇床子散。即疥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