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宋代医生。东虢(今河南荥泽)人。每日在临安府(今浙江杭州)药肆行医卖药,为人治病。重视调理脾胃,强调食治则身治,撰《食治通说》一卷,已佚。
病证名。即胃热呕吐。《幼科要略》:“幼儿脾胃受伤”,“倘热气深伏,烦渴引饮、呕逆,连香饮。”参见热吐条。
即肩胛骨。其前方呈扁平三角形,向后凹陷,形同饭勺,故名。
脏腑惊证之一。出《小儿病源方论》。详脏腑惊证条。
【生卒】:十三世纪【介绍】:金代医家。祖籍山东曲阜,五世祖官居滕县。世代以儒学显名。精通医术,很敬慕仓公之为人。十三世纪七十年代,常往来于东平(今山东泰安),为人治病有显效。著有《素问钩玄》、《仲景或
出《外科启玄》卷七:即气漏、风漏、阴漏、冷漏、痔漏、血漏、瘘漏、痿腮漏的合称。详各条。
指中焦上焦。《灵枢·五味论》:“酸入于胃,其气涩以收,上之两焦,弗能出入也。”
《类证治裁》卷八方。皂角七钱半,川椒、细辛、矾石、五味子、干姜各五钱。为末,囊盛,大如指,长二寸,纳阴中。治脂瘕,新产交合早,胞伤,子户失禁,精血杂下如膏。
病证名。出《普济方》卷三百八十二。为牙龈红肿,化脓焮痛,绵绵不断,久而不愈,或时发时愈的证候。治宜清热解毒。先服银翘马勃散(《温病条辨》:银花、连翘、马勃、牛子、射干),继服甘露饮。外用锡类散涂患处。
见《本草品汇精要》。即青皮,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