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诗词古文>陆淞生平

陆淞生平介绍

陆淞,[约公元一一四七年前后在世]字子逸,号云溪,山阴人,陆佃之孙,陆游胞兄。生卒年均不详,约宋高宗绍兴中前后在世。>>查看陆淞的诗词古文

轶事

  浙江天台县桐柏岭下东岙村有两棵八百年古树,一为苦槠,一为香樟。苦槠老干虬枝、香樟遮天蔽日,相映成趣。两棵树比邻而居,一苦一香,发人无限遐想。

  这两棵古树大得惊人,胸径三米三四,周长足有10米,需六七个人才能合抱。因为年代久远,两树的主干都已中空,钻进五六个人尚能转动自如,但依然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向人展现历久弥坚、虚怀若谷的风采,令人称奇。

  据老辈相传,苦槠为宋代大诗人陆游所栽,香樟即为陆淞所植。兄弟俩之所以栽种不同的树种,是因为栽树之时,两人的处境、心情不同,可谓“树言志”。

  陆游因先是被迫与爱妻唐婉离异,继则为投降派排挤,抗金报国无门,隐居在桐柏玉霄峰下的洞天宫,心情抑郁,因而栽下苦槠,以寄托自己的“苦志”;陆淞任天台县令期间,妥善解决了赤岩银场纠纷,得到朝廷褒奖,提升为江西广信府知府,由于天台百姓的遮道挽留,朝廷敕令他领知府俸禄,继续留任天台,心情振奋,因而栽下香樟,以示要勤政爱民、彰显美德。

  两人不由心中一动,陆游栽种苦槠以表“苦志”,符合当时心情;而陆淞栽种香樟,恐非仅“彰显美德”之意,可能还有另一层更深的含义。想陆淞卸任后定居天台,繁衍生息,发展成现在有几万人的天台陆氏。这定居天台的决心,说不定就是在栽树时下的。香樟,暗喻美好庄园,亦在情理之中。

  不知何时,陆淞的后人为了看护这两棵树,移居这里,过着男耕女织的田园生活,逐渐发展成东岙村,故东岙村民大多姓陆。在他们一代又一代的精心呵护下,这两棵古树才能历经风霜而依然葱郁。

  陆淞的后代几万人,遍布天台城乡及临海、宁海、仙居等县市。革命英烈、著名作家陆蠡就是陆淞的第二十八世后裔。陆淞之墓位于始丰街道龙潭村后的小考尖山南坡上,1996年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年清明节扫墓者数以千计。

猜你喜欢

  • 袁枚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在江宁小仓山下筑筑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

  • 汤舜民

    汤舜民,元末明初戏曲作家,号菊庄,字、生卒年、生平事迹均不详,象山(今属浙江)人。补本县吏,非其志也。后落魄江湖间。好滑稽,与贾仲明交久而不衰。文皇帝在燕邸时,宠遇甚厚,永乐间恩赍常及。所作乐府、套数、小令极多,语皆工巧,江湖盛传之。所撰杂剧2种:《瑞仙亭》、《娇红记》,惜已佚。朱权《太和正音谱》评其词曲格势,喻如“锦屏春风”。

  • 王充

    王充(27—约97),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今属浙江),他的祖先从魏郡元城迁徙到会稽。王充以道家的自然无为为立论宗旨,以“天”为天道观的最高范畴。以“气”为核心范畴,由元气、精气、和气等自然气化构成了庞大的宇宙生成模式,与天人感应论形成对立之势。其在主张生死自然、力倡薄葬,以及反叛神化儒学等方面彰显了道家的特质。他以事实验证言论,弥补了道家空说无着的缺陷。是汉代道家思想的重要传承者与发展者。《论衡》是王充的代表作品,也是中国历史上一部不朽的无神论著作。

  • 徐凝

    徐凝,唐代(约公元八一三年、唐宪宗元和中前后前后在世)诗人,浙江睦州人,代表作《奉酬元相公上元》。《全唐诗》录存一卷。

  • 李处全

    李处全(1134-1189)约宋孝宗淳熙初前后在世[即约公元一一七四年前后在世]字粹伯,里居及生卒年俱不详。徐州丰县(今属江苏)人。高宗绍兴三十年(1160)进士。曾任殿中侍御史及袁州、处州等地方官。有少数词作表现了抗敌爱国的热情和壮志难酬的悲愤。处全工词,有晦庵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 商挺

    商挺(1209—1288)元散曲家。字孟卿,一作梦卿,号左山老人。曹州济阴(今山东曹县)人。年二十四,北走与元好问、杨矣游。东平严忠济辟为经历,出判曹州。蒙古宪宗三年(1253)入侍忽必烈于潜邪,遣为京兆宣抚司郎中,就迁副使。至元元年(1264)入京拜参知政事。六年同签枢密院事,八年升副使。九年出为安西王相。十六年生事罢。二十年复枢密副使,以疾免。卒后赠太师鲁国公,溢文定。有诗千余篇,惜多散佚。《元诗选》癸集存其诗四首。《全元散曲》从《阳春白雪》辑其小令十九首,多写恋情及四季风景。

  • 宋恭宗

    宋恭宗赵㬎(一二七一~一三二三),度宗子。咸淳九年(一二七三)封嘉国公。十年即位,谢太后临朝称诏,建元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入临安,与三宫同被虏入燕,降瀛国公。元世祖至元十八年(一二八一)徙上都(《元史》卷一二《世祖本纪》九)。二十五年,学佛于吐蕃(同上书卷一五《世祖本纪》一二),僧名合尊。英宗至治三年赐死于河西,年五十三。事见《宋史》卷四七《瀛国公本纪》、《佛祖历代通载》卷二二。今录诗二首。

  • 赵鹤良

    赵鹤良,字茂文。顺德人。明神宗万历时诸生。有《深竹閒园草》。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三九有传。

  • 方荫华

    江苏武进人,字季娴。赵仁基继妻。与夫唱和,时称佳话。亦善鉴藏书画。有《双清阁诗》。

  • 张世昌

    世昌字叔京,诸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