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诗词古文>巴泰生平

巴泰生平介绍

巴泰(?-1690)清圣祖时国史院、秘书院、中和殿大学士。金氏,汉军镶蓝旗人。初从太宗攻明有功。又先后随睿亲王多尔衮、郑亲王济尔哈朗攻战,败明总督洪承畴。虽面中流矢,仍挥刃斩敌。以劳绩久著,擢内大臣。康熙三年(1664),授国史院大学士。充修《世祖实录》总裁官。时鳌拜辅政,与辅政大臣苏克萨哈论事龃龉,欲构陷其罪,集众定谳,恶巴泰不附已,虑其异议,不使与闻。及鳌拜败,帝召巴泰授秘书院大学士,仍充《实录》总裁官。九年(1670),改内院为殿阁,以巴泰为中和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实录》告成,加太子太傅。后以疾乞休,旋被命仍入阁办事。二十三年(1684),乞解任,仍命以内大臣衔与朝请。卒谥“文恪”。>>查看巴泰的诗词古文

猜你喜欢

  • 袁宏道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汉族,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人。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

  • 知业

    吴越时湖州圣保寺僧。事迹见《葆光录》卷二。《全唐诗》存诗2句。

  • 司马亨

    司马亨,元时无锡人,世居邑之开化梅里,相传为温公之裔。

  • 郦道元

    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汉族,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北朝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仕途坎坷,终未能尽其才。他博览奇书,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撰《水经注》四十卷。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可称为我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另著《本志》十三篇及《七聘》等文,已佚。

  • 欧阳澥

    欧阳澥(公元820年-885年),字沙章,号潘湖。福建晋江人,欧阳詹孙。唐武宗会昌四年(844年)进士。有《咏燕上主司郑愚》传世。

  • 唐毅夫

    [约公元一三一七年前后在世]字、里、生卒年及生平均无考,约元仁宗延佑中前后在世。工作散曲,有怨雪一套,今存。明·朱权《太和正音谱》将其列于“词林英杰”。

  • 文徵明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 镇澄

    镇澄,字空印,号月川,燕之西山人。

  • 景覃

    金华阴人,字伯仁,号渭滨野叟。以病不就举。博极群书。为人诚实乐易。隐居西阳里,以种树为业。落拓嗜酒,醉则浩歌。晚年长于《易》。有文集。

  • 伏知道

    南朝陈诗人。平昌安丘(今属山东)人。当与伏知命为兄弟。生卒年不详。存《从军五更转》五首,见《艺为类聚》,《乐府诗集》;又《咏人聘妾忍逐琴心诗》、《赋得招隐》皆见《艺为类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