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诗词古文>黄公度生平

黄公度生平介绍

黄公度(1109~1156)字师宪,号知稼翁,莆田(今属福建)人。绍兴八年进士第一,签书平海军节度判官。后被秦桧诬陷,罢归。除秘书省正字,罢为主管台州崇道观。十九年,差通判肇庆府,摄知南恩州。桧死复起,仕至尚书考功员外郎兼金部员外郎,卒年四十八,著有《知稼翁集》十一卷,《知稼翁词》一卷。>>查看黄公度的诗词古文

生平

  黄公度,晚唐御史、诗人黄滔的八世孙,福建莆田城内东里巷(今城厢区英龙街)人。早年攻读于鳌山。绍兴八年(1138),公度省元,特旨免于廷试,赐进士第一(状元),初任平海郡节度判官兼南外宗簿。

  当时有流民数百人自汀虔(汀州、赣州)下,守将疑为流寇,派兵抓捕,公度力辨其非,全部释放他们,地方才赖以安定。公度的品德才华深受宰相赵鼎的赏识,两人时有诗词唱和,结下文字之交。赵鼎因为力荐岳飞抗金,又在宋金和议中与秦桧意见不合,被罢为节度使,贬往广东潮州等地,而公度与他有书文往来,又贻台谏,讥切时政,遭到奸相秦桧的妒恨,所以仕途坎坷,极不得志,在外放任满返朝后被授秘书省正字,不料才数月,秦桧又暗使言官弹劾,将他罢官还乡。

  不久他又被朝廷起用为广东肇庆府通判,兼摄恩平郡印。任职期间,他增学廪,择秀民,政绩斐然。恩平自唐贞观置郡,到这时才有人登第。秦桧死后,黄公度被朝廷召回,高宗询问岭南有何弊政,公度言:“广东小郡,有十年不除,守臣者权官苟且,郡政废驰,民受其害。”高宗当即下诏任命黄公度为考功员外郎。入对时,黄公度乞请高宗总乾纲,厚风俗,被嘉奖采纳。不久,黄公度因病逝于任上,年仅48岁。公度状元墓位于莆田市城厢区龙桥街道龙桥社区天马山麓枫莲塘樟林(古称状元林)小山弥勒献肚穴莆市新驻地。

  公度娶左朝奉郎方符之女为妻,生五子:黄沃、黄泮、黄洧、黄洙、黄宁(南僧)

文学创作

  黄公度工词善文,其咏梅词有好几首,盖是欣羡梅傲雪凌霜之高洁品性故也。公度作品多运用朴词造感人之深境,可谓深得“词浅意深”之妙,艺术造诣很高。代表作有《菩萨蛮》、《卜算子》、《浣溪沙》、《一剪梅》、《千秋岁》、《眼儿媚》、《朝中措》等。其中《菩萨蛮》写离人愁思,“愁绪促眉端,不随衣带宽”,人因愁而渐瘦,衣带渐宽,而眉头却依旧紧锁,不见有渐宽的迹象,写得妙趣横生。《卜算子》中“薄宦各东西,往事随风雨”,“愁共落花多,人逐征鸿去”都是词浅意哀的佳句。类似的佳句在各词作中还能找出不少,此足见公度素有潘江陆海之高才也。邑人同科进士陈俊卿称公度的作品“格律森严,兴寄深远。”

  《四库总目提要》谓《书录解题》载公度集十一卷,卷端洪迈序称“公度既没,其嗣子知邵州沃收拾手泽 ,汇次为十一卷”。词有汲古阁本《知稼翁词》一卷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黄师宪《词》气和音雅,得味外味,人品既高,词理亦胜。《知稼翁宋六十一家词选》中载其小令数篇,洵风雅之正声,温韦之真脉也。”

猜你喜欢

  • 高璩

    高璩(qú)(?-865年),字莹之,唐朝官员,唐懿宗年间曾短暂任宰相,为期两个月。高璩是北齐皇族后裔,先祖高士廉在唐太宗朝拜相,尽管高家并未因此而显贵,但高璩的伯父高少逸和父亲高元裕都成为朝廷名臣。唐宣宗之子唐懿宗继位后,高璩任东川节度使,不久又被召回长安任兵部侍郎,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于是成为宰相。两个月后他就去世了,并得到追谥。但因为高璩生前和不良人士来往频繁,在太常博士曹邺坚持下,他得了一个“剌”的恶谥。

  • 邢群

    唐人,字涣思。武宗会昌间自户部员外郎刺处州。政尚严明,刑清事简,束缚黠吏,抚辑良民,吏人畏之。去之日,民泣送于途。

  • 杨基

    杨基(1326~1378)元末明初诗人。字孟载,号眉庵。原籍嘉州(今四川乐山),大父仕江左,遂家吴中(今浙江湖州),“吴中四杰”之一。元末,曾入张士诚幕府,为丞相府记室,后辞去。明初为荥阳知县,累官至山西按察使,后被谗夺官,罚服劳役。死于工所。杨基诗风清俊纤巧,其中五言律诗《岳阳楼》境界开阔,时人称杨基为“五言射雕手”。少时曾著《论鉴》十万余言。又于杨维桢席上赋《铁笛》诗,当时维桢已成名流,对杨基倍加称赏:“吾意诗境荒矣,今当让子一头地。”杨基与高启、张羽、徐贲为诗友,时人称为“吴中四杰”。

  • 张巡

    张巡(708年—757年11月24日),字巡,蒲州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新唐书》本传载为邓州南阳)。唐代中期名臣。唐玄宗开元末年,张巡中进士,历任太子通事舍人、清河县令、真源县令。安史之乱时,起兵守雍丘,抵抗叛军。至德二载(757年),安庆绪派部将尹子琦率军十三万南侵江淮屏障睢阳,张巡与许远等数千人,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情况下死守睢阳,前后交战四百馀次,使叛军损失惨重,有效阻遏了叛军南犯之势,遮蔽了江淮地区,保障了唐朝东南的安全。终因粮草耗尽、士卒死伤殆尽而被俘遇害。后获赠扬州大都督、邓国公。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年),张巡绘像凌烟阁。至明清时,得以从祀历代帝王庙。

  • 王良会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宪宗朝内侍,元和中为剑南西川监军使,与节度使武元衡唱酬。事迹见《唐诗纪事》卷四五。《全唐诗》存王良会诗1首。

  • 钟曾龄

    钟曾龄,字杏沾,号春畬,宝山人。诸生。有《红叶山房吟稿》。

  • 邵谒

    邵谒唐(约公元860年前后在世)字不详,广东韶州翁源人。唐代“岭南五才子”之一。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懿宗咸通初前后在世。

  • 孔文卿

    生卒年不详平阳(今山西临汾)人。元代杂剧作家。生平事迹不可考。

  • 虞集

    虞集(1272~1348)元代著名学者、诗人。字伯生,号道园,人称邵庵先生。少受家学,尝从吴澄游。成宗大德初,以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李国子助教、博士。仁宗时,迁集贤修撰,除翰林待制。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阁侍书学士。领修《经世大典》,著有《道园学古录》、《道园遗稿》。虞集素负文名,与揭傒斯、柳贯、黄溍并称“元儒四家”;诗与揭傒斯、范梈、杨载齐名,人称“元诗四家”。

  • 周曾锦

    周曾锦,字晋琦,江苏通州人。光绪丙午优贡,官浙江县丞。有《藏天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