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诗词古文>黄损生平

黄损生平介绍

黄损,字益之,五代时期南汉朝连州(今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三江镇)人,官至尚书左仆射(一品)。是最早迁入连阳地区的客家人。少有才,曾在在保安静福山筑一室攻读于期间,书室题额为“天衢吟啸”留有诗集《桂香集》,今存诗四首。>>查看黄损的诗词古文

生平

  黄损,字益之,五代时期连州人,初隐居,少年时期为人慷慨有大志,有王佐之才,结交郑谷(都官)、宋齐邺(后相南唐)、桑维翰(后相后晋)等名士。在保安静福山筑一室攻读于期间,书室题额为“天衢吟啸”。后梁龙德二年(公元922年)登进士第,仕南汉刘龚为尚书左仆射(宰相),黄损与当时的北方名士齐丘、桑维翰友善,经常在一起谈论天下大事,二人都“自以为不及”。曾献十策,斥责权贵,为朝臣所忌。又极力反对刘龚建南薰殿。因之失庞,退居永州湖上,诗酒自娱,为骚人所宗。黄损还善于写诗,与郑谷、齐己等共定诗歌用韵为葫芦、辘轳、进退等格。黄损为人耿直、轻利重义,为民作了不少好事,曾捐资修筑高良(今连南三江镇)之邪陂,灌溉甚广。黄损在还是一位极其神奇的历史人物,其与唐僖宗时期扬州第一名妓薛琼琼还有一段动人故事流传于世。在冯梦龙的《醒世恒言》第三十二卷《黄秀才徼灵玉马坠》也对黄损有生动的描述。著述甚多,兼及道法,诗集有“桂香集”,今存诗四首。有书壁诗:“一别人间岁月多,归来人事已销磨。惟有门前鉴池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人物成就

  诗韵术语

  【进退格】亦称“进退韵”。诗韵术语。邻韵通押特殊格式的一种。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有辘轳韵者,双出双入。有进退韵者,一进一退。”魏庆之《诗人玉屑》引《缃素杂记》说,唐代郑谷与僧齐己、黄损等共定今体诗格云:“凡诗用韵有数格:一曰葫芦,一曰辘轳,一曰进退。”进退格是两韵间押,即第二、第六句用甲韵,第四、第八则用与甲韵可通的乙韵,如“寒”、“删”或“鱼”、“虞”等,一进一退,相间押韵,故称。

  【辘轳格】亦称“辘轳韵”。诗韵术语。与进退格同为用韵的一格。辘轳韵者,双出双入。即律诗第二、第四句用甲韵,第六、第八句用与甲韵可通的乙韵,如先用“七虞”,后用“六鱼”等,双出双入,此起彼落,有似辘轳,故称。

  【葫芦格】亦称“葫芦韵”。诗韵术语。与进退格同为用韵的一格。葫芦韵者,先二后四。如“东”、“冬”通押,先二韵“东”,后四韵“冬”。先小后大,有似葫芦,故称。

传奇故事

  黄秀才徼灵玉马坠

  到了明代,黄损成了文学家冯梦龙笔下的风流才子,在他编著的《醒世恒言》中,第三十二卷名曰“黄秀才徼灵玉马坠”,用洋洋洒洒万余言演绎了一段关于黄损的“才子佳人”爱情故事。

  话说唐乾符年间,连州秀士黄损,年方二十一岁,生得丰资韶秀,一表人才,兼之学富五车,才倾八斗,同辈之中,推为才子。原是名门之后,因家道零落,父辈遗下一件宝贝,是一块羊脂白玉雕成的马儿,唤做玉马坠,色泽温润,镂刻精工。黄损自幼爱惜,佩带在身不曾顷刻之离。

  偶日闲游市中,遇一个老叟。那老者看着黄损,微微而笑,见了那玉马坠儿,道:“愿借一观。”黄损即时解下献与老者。老者看了又看,啧啧叹赏,欲奉价相求。黄损答道:“此乃家下祖遗之物,老翁若心爱,便当相赠,何论价乎。”老者甚喜,表示他日亦有所报,遂将此坠悬挂颈上,挥手而别。

  不久,黄损游扬州,结识扬州第一名妓薛琼琼。唐时第一筝手是郝善素,薛琼琼独得郝善素指法,名声极大。两人一见如故,相怜相恋,誓生共死。不想权臣吕用之任扬州刺史,他贪财爱色,祸害百姓。吕用之得知薛琼琼艺高色艳,有占用之意,薛琼琼深爱黄损,抵死不从。吕用之衔恨,上表朝廷把薛琼琼选入宫中为乐妓,成为教坊的抚筝供奉。

  黄损失去心上人,十分痛苦,潦倒毁形,在扬州几无生路。荆襄节度使刘守道久慕才名,接他到襄阳做幕宾。黄损行到江州,夜听邻船有人抚筝,韵调极近琼琼,他偷看一眼,是个十五六岁的美女。黄损彻夜难眠,写下词云:生平无所愿,愿作乐中筝。得近佳人纤手子,砑罗裙上放娇声;便死也为荣。后寻机将词送给此女子。那女子名叫韩玉娥,见词动心,又见黄郎秀俊,越发动情。后定下终身之策,并相约涪陵相见。

  黄损到了襄阳做幕宾,思之约期,与刘守道不告而别,独赶涪陵寻觅玉娥。得到涪陵,不想玉娥船在江心撞翻,再寻遍不见。黄损一想既失佳人,二来愧对刘守道,于是投江轻生,幸被一老者所救。此老者正是乞其玉坠者也,嘱其赶京赴考。

  却说玉娥船在江心撞翻,她跌入江中,被京城返蜀的薛小娟所救。薛小娟要带她去扬州为妓。玉娥哭诉已有黄损之约,小娟感动,收为义女,带她返长安调教,使玉娥成了乐中高手。

  不久,黄损一举高中,任刑部官职。他为民请命申奏朝廷,控告吕用之镇扬时弄权害民之罪。这时吕用之也调为京官,反告黄损与宫中抚筝供奉有私,冒犯圣驾。僖宗御前亲审,知了来龙去脉,将薛琼琼赐予黄损为妻,削了吕用之官职。

  且说吕用之闲居私第,差人四下缉访名姝美色,以为婢妾。有人夸薛小娟的养女,名曰玉娥,天下绝色,只是不肯轻易见人。吕用之道:“只怕求而没有,那怕有而难求。”当下差仆数十人,以五百金为聘,也不通名道姓,竟向薛小娟家中,直入卧房抢出玉娥,不由分说抬上花轿往吕府飞奔而去。玉娥十分害怕,忽见一位白发长者前来,送她一只玉马坠,说急时可护身。

  夜里,吕用之欲强行占有玉娥。危急之时,忽然奔出一匹白马把他撞倒,又伤了许多奴仆。吕用之惊惶逃窜,暗地差人四下访求高人禳解。次日有胡僧到门,说玉娥是妖女,乃上帝玉马之精,若成亲必遭其祸。吕用之被他说着玉马之事,连呼为神人,恳请解困。胡僧道,将此女赠予最恨之人,便可逢凶化吉。吕用之被黄损一本劾奏罢官,就着人把她送去害黄损。

  黄损与薛琼琼猛然见到玉娥,惊喜不已。玉娥说起玉马坠救她的奇事,黄损感慨万端,心知又是那个老者有心救难。后黄损官至御史中丞,玉娥生三子,并列仕途。

猜你喜欢

  • 陆龟蒙

    陆龟蒙(?~公元881年),唐代农学家、文学家,字鲁望,别号天随子、江湖散人、甫里先生,江苏吴县人。曾任湖州、苏州刺史幕僚,后隐居松江甫里,编著有《甫里先生文集》等。他的小品文主要收在《笠泽丛书》中,现实针对性强,议论也颇精切,如《野庙碑》、《记稻鼠》等。陆龟蒙与皮日休交友,世称“皮陆”,诗以写景咏物为多。

  • 李焕

    李焕,字仲文,小字丑瑰,北魏官员,赵郡平棘人。李焕,中书侍郎李盛兄弟隆的后裔。李焕有才干,与郦道元一同为李彪所知。恒州刺史穆泰占据代都而谋反,书侍御史李焕与任城王元澄审问查究他。李焕先驰马到州,宣旨晓谕,于是拘捕穆泰等人。景明初年,齐豫州刺史裴叔业用寿春之地归附,李焕以司空从事中郎为军司马,与杨大眼、奚康生等人迎接,从而执掌扬州事,赐爵容城伯。到荆蛮骚动,敕令李焕兼任通直散骑常侍慰抚他们,投降的有一万多家。任梁州刺史。当时武兴氐杨集起起兵叛逆,诏令李焕代任平西将军,督偏将大败集起的军队。又击败秦州叛贼吕苟儿,以及斩杀氐王杨定。返回朝廷,生病去世,赐赠幽州刺史,谥号为昭。

  • 申堂构

    润州丹徒人。玄宗开元二十二年登进士第。历官武进尉。天宝十三载任陕郡平陆尉。官至虞部员外郎。能诗文。殷璠录其诗入《丹阳集》,称其“善叙事状物,长于情理”。

  • 郑用锡

    郑用锡(1788~1858)字在中,号祉亭,清代台湾淡水人,任兵部武选司、礼部仪制司员外郎,著有《北廓园集》。

  • 林古度

    林古度(1580年~1666年)明末清初著名诗人。字茂之,号那子,别号乳山道士,福建福清人。诗文名重一时,但不求仕进,游学金陵,与曹学佺、王士桢友好。明亡,以遗民自居,时人称为“东南硕魁”。晚年穷困,双目失明,享寿八十七而卒。

  • 汪仲阳

    宪宗元和间人。光绪《上虞县志》卷三七收其元和二年(807)在越州上虞县所作诗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 张宁

    张宁(1426—1496)字靖之,号方洲,一作芳洲,浙江海盐人,明朝中期大臣。景泰五年进士,授礼科给事中。丰采甚著,与岳正齐名,英宗尝称为“我张宁”云。成化中出知汀州,先教后刑,境内利病悉罢行之。后为大臣所忌,弃官归,公卿交荐,不起。能诗画、善书法,著有《方洲集》等。

  • 谭宣子

    谭宣子,宋朝词人,生卒年不详,字明之,号全阉。

  • 张天英

    温州永嘉人,字羲上,一字楠渠,号石渠居士。酷志读书,穿贯经史。征为国子助教。性刚严,不好趋谒,再调不就。工诗,尤善古乐府。有《石渠居士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