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姓氏起源>鮮于

鮮于

读音:Xiānyú

【源】 ①系自子姓。周武王封殷后箕子于朝鲜,支子仲食采于,子孙因合鲜于为姓,见《风俗通》(1,7,12,17,60)。②定州鲜于氏,出自春秋时狄国鲜虞之后(60,70)。【变】 后有改姓鲜氏者(70),李氏者(21)。【望】 太原(17,418)。【布】 北京、上海、辽宁沈阳(91)、台湾基隆(68,261)、湖北宜都、新疆乌鲁木齐、内蒙古呼和浩特、四川等地均有此姓。【人】 鲜于褒,东汉时上谷人,京兆尹(70)。鲜于枢,元时渔阳人,至元中官浙江行省都事,后官太常寺典簿(61)。


现行罕见复姓。今北京、上海、辽宁之沈阳等地有分布,汉族、朝鲜族有此姓。《姓氏考略》 收载并注其源: ①其注引 《古今姓氏书辨证》云: “系出子姓。殷后。周武王封箕子于朝鲜,支子食采於于,子孙因合 ‘鲜’ 、‘于’ 为氏。” ②其据《魏书》 注云:“定州丁零亦有鲜于氏。” 《姓氏词典》称: “丁零,我国古民族名,汉代丁零主要分布于今贝加尔湖以南地区。两晋南北朝时,在今山西、河北境内有定州丁零、中山丁零、北地丁零等。” 又,“丁零”,或为铁勒之别译,北魏称“高车”。

汉代有鲜于文宗; 又有鲜于辅,度辽将军; 唐代有鲜于仲通,剑南节度使; 元代有鲜于枢,渔阳人。

猜你喜欢

  • 终葵

    读音:zhōng kuí成王封鲁公以殷民七族,有终葵氏。(见《左传》)

  • 甕吉剌歹

    读音:Wèngjíládǎi元代蒙古族姓氏,乃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收载; 《续通志·氏族略》译作“翁吉喇特”。

  • 读音:jí【源】 ①古有棘国,阳翟之棘成(故城在今河南巨鹿南7里)为其地,其后以国为氏(17)。②春秋时卫大夫棘子成,其先食邑于棘(或即棘津,故城在今河南延津境),以邑为氏(6,7,11,15,17)

  • 读音:Hóng【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91)。福建(92)、山东新泰(359)等地均有此姓。现行罕见姓氏。今北京有分布。汉族姓氏。《新编千家姓》亦收载,未详其源。

  • 扎蘇哩

    读音:Zhāsūlī【源】 清满洲八旗姓。凡二派,出卦勒察(一作瓜尔察)、伯都讷等地(23,63,180,260)。【变】 ①一作〔扎苏理〕(260)。②清正红旗满洲马甲苏巴海之妻为扎素理氏(260)

  • 庫狄

    读音:Kùdí【源】 ①库狄,部落名,其居地在太浑川(山西大同西南),当以部为氏(70)。②源自鲜卑,其先辽宁人,本姓段氏,匹磾之后,因避难改为库狄氏,后徒居代,又迁中夏(6,7,12,17,27)。

  • 幹獻

    读音:Gànxiàn【源】①系自子姓。春秋时宋司徒华定之后为干献氏,见《世本》(4,7,12,60)。宋公族之后有干献氏,见《路史》(17)。②春秋时晋大夫范皋夷食采于干献,因氏(6)。历史上罕见复姓

  • 读音:Xùn【源】见《姓苑》(15,21,62)。罕见姓氏。《中文大字典》转引《姓苑》收载,未详其源。

  • 渾沌

    读音:Húndùn【源】 太昊(即伏羲)之良佐浑沌之后(12,15,60)。【变】 亦作〔浑屯〕、〔浑敦〕、混沌(60,62,91)。而作〔屯浑〕(6,7),误。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 賽叟

    读音:Sàisǒu【综】佤族姓。世居云南沧源岩帅地区,并有大、小赛叟之分,大赛叟称布拉,小赛叟称绵用。汉姓为赵(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