颛孙
读音:Zhuān sūn
颛孙姓源自祖名。春秋时,陈国公族之后公子颛孙在晋国为官,子孙遂以祖名为姓。
颛孙姓早期主要在河南中东部活动。
颛孙姓历史人物有颛孙师,春秋末陈国人,为孔子弟子,好学深思,喜欢与孔子讨论问题,思想比较激进。提出“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的伦理观点,他这一派后成为“八儒”之一。
颛孙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四百四十六位。
陈公子颛孙仕鲁,子孙氏焉。(见《风俗通》)
颛孙姓源自祖名。春秋时,陈国公族之后公子颛孙在晋国为官,子孙遂以祖名为姓。
颛孙姓早期主要在河南中东部活动。
颛孙姓历史人物有颛孙师,春秋末陈国人,为孔子弟子,好学深思,喜欢与孔子讨论问题,思想比较激进。提出“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的伦理观点,他这一派后成为“八儒”之一。
颛孙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四百四十六位。
陈公子颛孙仕鲁,子孙氏焉。(见《风俗通》)
读音:wòěrkēfū俄罗斯族姓氏。《中国人的姓名·俄罗斯族》有载,其汉意为“狼”,以为姓。未详其他。
读音:hǎn【源】 ①系自姬姓。春秋时郑穆公之公子喜,字子罕,其孙以王父字为氏(7,9,11,12,15)。②魏晋时西羌人姓,源出罕羌,以部名为氏(78)。③唐明宗时赐契丹将罕只姓罕名友通,见《五代史
读音:Mén【源】 ①明时云南孟定府耿马安抚司安抚使为们氏,系傣族(253)。②阿昌族姓(142)。【布】 云南有此姓。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晋城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 收载。阿昌族亦有此姓
读音:Ménggǔ【综】 佤族姓。世居云南西盟岳宋大寨(160)。
读音:Quàn【源】 ①见《姓苑》(7,9,14)、《广韵》(11)。②唐时南诏国王(劝龙晟)之姓(14,15,21,62)。【望】 汲郡(17,418)。【布】 北京(91)、湖北武汉等地均有此姓。
读音:jiè【源】 ①周时东夷有介国(故城在今山东胶县南70里之介亭),春秋时为鲁附庸,其后以国为氏(7,17,21)。 ②夏时有介侯国,在汾之介休(故城在今山西介休东南15里),其后有介氏,见《姓考
读音:Mònālú《姓氏词典》收载,其据《古今姓氏书辨证》 注云: “北魏时代北姓,后改为卢氏。”(按:查今中华书局标点本《魏书·官氏志》,无此姓。姑收录以备考。)
读音:Nuòhǎi【源】彝族姓(375)。
读音:mǐn【源】 ①环原之间属羌,敏珠、密藏、康诺三种最强,见《涑水纪闻》。故甘肃多敏姓(60,62)。此姓出自羌族。亦见《姓苑》(15,21)。②回族姓。【望】 南昌(17,418)。【布】 分布
读音:Mìchìsī【源】 元时色目三十一氏中有蜜赤思氏(13)。【变】清《续通志·氏族略》作〔密博斯〕(24)。《辽金元姓谱》作〔密赤思〕(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