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
【源】 见《中华姓府》(63)、《新编千家姓》(73)。汉、景颇等民族均有此姓。【布】 台湾屏东、台北、台东、花莲(64,68,261)、云南畹町等地均有此姓。
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收载。未详其源。《姓氏词典》据《河南革命烈士英名录》亦收。其注云:“今河南有此姓。”
【源】 见《中华姓府》(63)、《新编千家姓》(73)。汉、景颇等民族均有此姓。【布】 台湾屏东、台北、台东、花莲(64,68,261)、云南畹町等地均有此姓。
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收载。未详其源。《姓氏词典》据《河南革命烈士英名录》亦收。其注云:“今河南有此姓。”
读音:Mǐxī【源】 彝族姓(375)。
读音:Kùchá【综】 清正黄旗满洲闲散留丹之妻为库察氏(260)。
读音:zōu tú轩辕去蚩尤之凶,迁其民于邹屠之地,其先以地命族。后分为邹氏、屠氏。(见《拾遗记》)
读音:Hésù【源】金时女真人姓。属白号姓(71)。 【望】陇西(71)。 【变】清《续通志·氏族略》作〔赫舒〕(24)。
读音:Liú【源】镏即留,春秋时郑邑,后为周大夫刘子采地,古时留、刘字通,其故城在今河南偃师西南35里之刘聚,以地为氏(60,62)。镏乃刘之讹字(60)。书传无镏字,疑即刘氏刀屈曲为之(24)。【变
读音:Yúnbō现行罕见复姓。今山西之太原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 收载,未详其源。
读音:sī hè【综】 周时有司褐拘,见《汉书·古今人物表》。又,春秋时楚灵王大夫司褐扶,见《韩非子》(12)。司褐氏始此(60,62),《元和姓纂》作〔司揭〕(6),误。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
读音:Chángshēng【源】 见《耿介随笔》(63)。【望】 济阳(63)。
读音:jiē【源】 ①接氏即捷氏,《三辅决录》有接昕(6,7,12,17)。②春秋时齐国之姓,为子渊捷之后(60,62,63)。【望】 冯翊(17,418)。【变】 或作〔擑〕、见《集韵》(63)。【
读音:Pǔchúpǔ彝族姓氏,本氏族名,遂以为姓。后改为单姓 “普”。盖取其首音,谐以汉字“普” 而得;又,“普除普”乃彝语“布氏族”之音译,或以其汉意“布”谐 “普” 字而得。见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