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
【源】 黄帝庶子,姞姓之后,见《姓考》(60,62)。虽,姞姓之分,由声转为虽(8,63)。【布】 北京(91)、河南洛宁(294)等地均有此姓。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山西之榆次及雁北地区均有分布。汉族姓氏。《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有载;《姓氏考略》亦收并注其源:①其据《路史》注云:“虽,姞姓之分。”②又注:“即《诗》所谓‘思须与曹’者,由声转为‘虽’。”《姓氏词典》据此又云:“须姓由声转为虽姓。……须,春秋卫地,故址在今河南滑县东南。”
【源】 黄帝庶子,姞姓之后,见《姓考》(60,62)。虽,姞姓之分,由声转为虽(8,63)。【布】 北京(91)、河南洛宁(294)等地均有此姓。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山西之榆次及雁北地区均有分布。汉族姓氏。《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有载;《姓氏考略》亦收并注其源:①其据《路史》注云:“虽,姞姓之分。”②又注:“即《诗》所谓‘思须与曹’者,由声转为‘虽’。”《姓氏词典》据此又云:“须姓由声转为虽姓。……须,春秋卫地,故址在今河南滑县东南。”
读音:Jiāojiā【综】 清镶黄旗满洲护军黑雅图之妻为焦佳氏(260)。
读音:Túshī【综】 《说苑》中有徒师诏(20,63)。
读音:Jiāféng《姓氏词典》据《姓氏考略收载。其注引《玄中记》载: “黄帝之臣有茄丰氏。”或改为扶伏氏。又,或为茄氏。
读音:zhí周礼有职方氏,其后因官为氏。(见《风俗通》)
读音:Xī【源】 伏羲氏之后有牺氏(19,21)。【人】 牺仲,汉时王莽太师(21)。《姓氏词典》收载。其注引《古今姓氏书辨证》云:“‘太昊伏羲氏之后为氏。’伏羲氏,一作包牺,也称牺皇。”
读音:Ān/Au【综】 源出不详,见《中日姓氏汇编》(401)。
读音:xī【源】①春秋时楚大夫申犀之后(17,62)。②战国时魏将犀武、犀首之后,因氏(7,9,17,60)。 【望】河南(17,60,418)。 【人】犀希古,明时河南获鹿人,嘉靖中河南孟县主簿(1
读音:Sījiā【综】 清正蓝旗满洲马甲硕色之妻为司佳氏(260)。
读音:Yìtián【源】 见《姓苑》(17,21)。疑为邑由氏之讹。历史上罕见复姓。《中文大字典》转引 《姓苑》收载,未详其源。(按: 疑此乃“邑由”之误,盖由、田形近而讹。)参见“邑由” 条
读音:Sànshùtái【源】 元时蒙古人姓(57)。【变】 清《续通志·氏族略》作〔萨木坦〕(24)。《南村辍耕录》中有撒术歹氏(13),〔撒术歹〕似即散术台之异译。清《续通志》作〔森济岱〕(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