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姓氏起源>王孫

王孫

读音:Wángsūn

【源】 ①系自姬姓。出自周王之孙,仕诸侯者,吴有王孙雒,齐有王孙挥,皆别为王孙氏(7,60,62)。②周大夫王孙满之后。满为周顷王之孙(12,60,62)。③春秋时楚平王之孙,有王孙氏,《史记》中王孙腾、王孙燕是也,见《姓考》(17)。一说,楚大夫申包胥亦姓王孙氏(60,62)。④伍子胥托其子于齐国之鲍氏,为王孙氏(7,60,62)。【望】 河南(17,418)。【变】 王孙贾之子改为贾孙氏(11)。【人】 王孙贾,春秋时卫大夫(6,21)。


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云: “姬姓。周大夫王孙满之后。满,顷王孙也。”此以爵系为氏,系出姬姓。(按: 《姓氏考略》 引 《通志·氏族略》注云: “出自周王之孙仕诸侯者,别为王孙氏。吴有王孙雒、齐有王孙挥,而顷王之后王孙贾之子王孙齐,谥昭子,皆以为氏。” 《中国古今姓氏辞典》、《姓氏词典》 皆从之。姑引录以备考。) 《姓氏考略》 注云: “伍子胥托其子于齐鲍氏为王孙氏。” 《左传·哀公十一年》载: “吴将伐齐。越子率其众以朝焉。王及列士皆有馈赂。吴人皆喜。唯子胥惧,曰: ‘是豢吴也夫!’ ……使于齐,属其子于鲍氏,为王孙氏。” 此则系出伍姓。③其又注云: “申包胥亦氏王孙。” 包胥乃楚君蚡冒之后。故此当系出芈姓。

春秋时卫有王孙贾,吴有王孙雒(按: 雒,或作“”); 汉代有王孙庆、王孙大卿; 明代有王孙兰。

猜你喜欢

  • 巴巴尼

    读音:Bābā′ní现代景颇族姓氏。意为“粑粑” (当指一种食物),以为姓。见《中国人的姓名·景颇族》。

  • 读音:bā【源】 ①汉时西域人姓。班勇上八滑为后部亲汉侯,见《后汉书·西域传》(60,63)。按:班勇为东汉班超之子,任西域长史,屯车师国前部柳中(今新疆鄯善县西南鲁克沁),车师国分前后两部,后部治务

  • 读音:Guì【源】 ①颛顼帝之裔陆终之后,见《风俗通》(6,9,11,15,60)。 ②系自芈姓。春秋时楚公族有贵姓(60,62)。 ③元顺帝赐朵余定班之子拜住为贵姓,世称贵状元,近代贵姓应出于此(6

  • 阿魯普

    读音:Ālǔpǔ彝族姓氏。鲁,汉意为獐子。本氏族名,疑源於氏族图腾。后或改汉姓“张”,盖意译为“獐”,又谐汉姓“张”而得。

  • 读音:Huī【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91)。汉、苗(205)等民族均有此姓。【布】云南镇雄(331)、四川筠连(205)、台湾彰化(64,68,261)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

  • 读音:Sù/Suh【综】 或系粟姓所改。贵州岑巩有此姓。

  • 赫濟哩

    读音:Hèjìlī【源】清满洲八旗姓。世居辉发(23,63,180,260)。【变】①一作〔赫济理〕(260)。②清镶红旗满洲护军校张善之妻为赫济里氏,正黄旗满洲前锋毕尔泰之妻为和济里氏(260),〔

  • 读音:Cí【综】 源出不详。见《中国姓氏大全》(91)。广东顺德有此姓(363)。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河北之围场、甘肃之舟曲等地有分布。围场等地公安局提供。《中国姓氏大全》亦收载,未详其源。

  • 亦憐真

    读音:Yìliánzhēn《姓氏词典》 引 《元史》 收载,其注云: “蒙古族姓。元有亦怜真·班。” (按: 《姓氏考略》注“亦”引清张澍语曰: “或元亦怜真之后以为氏。”是“亦怜真”,元

  • 雍古歹

    读音:Yōnggǔdǎi【源】 元时色目三十一氏中有雍古歹氏(13)。【变】 清《续通志·氏族略》作〔永和尔岱〕(24)。元代“色目人”姓氏。乃元色目人三十一种姓之一。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收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