泙
【源】 春秋时齐公族有泙氏(17,62)。
《中国姓氏大全》 引 《中国姓氏集》 收载并注此音。注云: “极罕见姓”,未详其他。
【源】 春秋时齐公族有泙氏(17,62)。
《中国姓氏大全》 引 《中国姓氏集》 收载并注此音。注云: “极罕见姓”,未详其他。
读音:Tiěmù【源】 元时蒙古人姓(62)。为元太祖铁木真之后(91)。【变】 亦作帖木(17)。历史上蒙古族姓氏。《姓氏词典》 收载;《中国姓氏大全》亦收,其注云:“元代铁木真的后代。”《
读音:Xiá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忻州有分布。汉族姓氏。《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未详其源。
读音:Rèniǔ【综】 彝族姓。属尔吉家支,四川甘洛县腴田乡有此姓(132)。
读音:gū bù【源】 见《元和姓纂》(6,12)。【望】 东平(12,60)。【人】 姑布子卿,春秋时晋人,善相,见《史记》(6,9,11,17,60)。姑布子望,汉时东平人(12,21)。历史上罕
读音:Tái邰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封地为姓氏,源于姜姓。据说后稷为帝尧的农官,因功封邰,子孙就以邰为姓氏。二是源自少数民族改姓。南北朝时,北魏鲜卑族有大利稽氏,入中原后改为邰姓。邰姓
读音:Zhìshā《姓氏词典》 引 《姓觿》 收载,其注云: “一说即宿沙氏。” (按: “宿沙氏”,《姓氏考略》引 《世本》作 “夙沙氏。”相传为炎帝时侯国。)
读音:zhí周礼有职方氏,其后因官为氏。(见《风俗通》)
读音:Guāráoshí【综】 云南怒江地区傈僳族氏族姓。以荞为图腾的氏族,称刮饶时,亦作〔括饶息〕、〔木必息〕、〔挂扒〕、〔括扒〕,为傈僳族第一大姓,汉姓为乔、或木(148,149,150)。
读音:wéi楚公族有围氏。(见《路史》)
读音:xiàn见《姓苑》。《列仙传》有羡门。(见《广韵》)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河北之辛集、阜平、冀县,山西之太原、大同、运城、长治、阳泉,陕西之韩城,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姓氏考略》亦收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