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具
【源】 春秋时齐公子将具之后,以王父字为氏,见《姓氏英贤传》(12,60)。【变】作〔将其〕(7,17,63),误。
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注其源: “姜姓。《英贤传》: 齐太公子将具之后。”此以名为氏。史凡称齐太公者,多指战国时齐之田和。前既说“姜姓”,又称“齐太公 (之)子”,显然有误,“太” 当为衍字。
汉代有将具·弥,章帝时人。
【源】 春秋时齐公子将具之后,以王父字为氏,见《姓氏英贤传》(12,60)。【变】作〔将其〕(7,17,63),误。
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注其源: “姜姓。《英贤传》: 齐太公子将具之后。”此以名为氏。史凡称齐太公者,多指战国时齐之田和。前既说“姜姓”,又称“齐太公 (之)子”,显然有误,“太” 当为衍字。
汉代有将具·弥,章帝时人。
读音:fēn望出魏郡。战国时有魏臣纷疆。(见《正字通》)
读音:Mázhǐ【源】 彝族姓。属什勒补勾家支(375)。
读音:Lǎwēng阿昌族姓氏。今云南之潞西有分布。原意为“葫芦”,其汉姓为“曹”。似为汉族曹姓所融。
读音:jù fēng【源】 春秋时郑公子具,食采于开封,因氏(6,7,60)。【变】 一作封具(60)。【人】 具封狐人,春秋时郑大夫(6,7,24)。历史上罕见复姓。《续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
读音:Sōng松姓起源比较有趣。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曾到泰山祭祀,在立石、封祠祀后下山途中,突遇大雨,而山上无处躲雨,于是秦始皇就立于松下躲雨。不久风息雨停,秦始皇认为这棵大树护驾有功,当场赏封
读音:Màidōng【综】 佤族姓。世居云南沦源单甲区戛驮寨(161)。
读音:Lán【源】 瑶族姓(63)。疑即兰姓。【布】 广西都安、博白、四川新凡(62)、台湾(68,261)、广东揭阳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东之鱼台、平度、东平,浙江之嵊县,广东之丰顺
读音:Hédài【综】 清正黄旗满洲马甲穆津泰之妻为和岱氏(260)。
读音:Bó’ěrjíkè【综】 清正白旗蒙古护军巴图之妻为博尔吉克氏(260)。
读音:Liú【源】见《姓苑》(15,21,63)。【变】一作〔〕(21)。《姓氏词典》引《姓苑》收载,未详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