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蘭
读音:Duōlán
【源】 代北姓。北魏时多兰部大人,以部为氏(7,12,27,60)。
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后魏初多兰部大人,因氏焉。”此当以部为氏。
【源】 代北姓。北魏时多兰部大人,以部为氏(7,12,27,60)。
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后魏初多兰部大人,因氏焉。”此当以部为氏。
读音:cháng lú长卢子,楚人,著书九篇。(见《汉书·艺文志》)长卢氏,《列子》:楚贤者长卢氏著书。(见《通志·氏族略》)《庄子》作长芦;《渚宫旧事》作长庐。
读音:Gén【综】 源出不详。上海嘉定有此姓(351)。现行较罕见姓氏。今云南之盈江、梁河等地有分布。《姓氏词典》 引 《云南省革命烈士英名录》 亦收载,未详其源。
读音:Yúyáng【源】 系自姬姓。春秋时燕大夫受封渔阳(故城在今河北密县西南),以地为氏(7,12,62)。【人】渔阳鸿,汉时北平人,官少府(7,12,62)。然据张澍考证,汉有鲑阳鸿,亦作鲑阳鸿,
读音:Níwéi【源】 彝族姓。属尔恩阿尔阿初家支(375)。
读音:xū颛顼氏之后有顼氏。(见《风俗通》)
读音:lǜ【源】见《万姓统谱》(15,21)。罕见姓氏。《中文大字典》 引 《万姓统谱》收载并注此音。其注云: “藘, 姓也。”《汉语大字典》则音lǘ,姑兼收。
读音:fàn shī见《姓苑》。范师,为箔金之工师,以为氏。(见《姓氏考略》)
读音:Zǐjiā【综】 清正黄旗满州闲散哈什泰之妻为紫佳氏(260)。
读音:Lǒnɡ/Loong, Lung【综】 源出不详。台湾台北有此姓(68,261)。
读音:Mó/Moo,Mwo【源】 见《姓苑》(15,21,62)。【布】湖北武汉、四川成都(91)、湖南绥宁、广东从化等地均有此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