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父
【源】 系自曹姓。春秋时邾娄颜公之子夏父,其后以王父字为氏(7,60,62)。【人】 夏父展,春秋时鲁文公时大夫(7,26)。
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姓氏考略》注引 《姓氏寻源》曰: “出曹姓。邾娄颜公之子曰夏父,其后以王父字为氏。”
春秋时鲁有夏父弗忌; 宋有夏父徵(征),均为大夫。
【源】 系自曹姓。春秋时邾娄颜公之子夏父,其后以王父字为氏(7,60,62)。【人】 夏父展,春秋时鲁文公时大夫(7,26)。
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姓氏考略》注引 《姓氏寻源》曰: “出曹姓。邾娄颜公之子曰夏父,其后以王父字为氏。”
春秋时鲁有夏父弗忌; 宋有夏父徵(征),均为大夫。
读音:Yí罕见姓氏。《中文大字典》 收载,其注云: “《说文》: ‘䣡, 临淮徐地, 从邑, 义声。 《春秋传》 曰:徐䣡楚。’ (段注): ‘《左传·昭六年》:
读音:Shāng【综】 源出不详。台湾台北有此姓(68,261)。
读音:hóng鸿氏,大鸿氏之后也。大鸿即黄帝,亦即帝鸿氏。(见《通志·氏族略·以名为氏》)
读音:lèi hān元朔中,睢阳人,类犴反省。(见《史记·梁孝王世家》)
读音:Dòumín【源】 楚武王时权尹斗缗之后(17,62)。
读音:Mǐhōng珞巴族姓氏。出自义都部落,以 (氏) 族为氏。其姓名构造的特点: 名前姓后,如 “阿结呷·米烘”——阿结呷,人名; 米烘,姓氏。参见 《中国人的姓名·珞巴族》。
读音:Qiān【源】 见《字汇》(86)。西秦有谦氏(60,62)。【望】 河西(17,418)。【布】 江苏武进(314)、山东新泰(359)等地均有此姓。【人】 谦屯,西秦时凉州刺史,镇军大将军,
读音:yú【源】 畬客(即今畲族)之姓,以蓝、盘、雷、钟为同姓,同姓亦可结婚,见《清稗类钞·姓名类》(30,86)。亦见《新编千家姓》(73)。【变】 一作〔畲〕。【布】 浙江开化(310)、江山(3
读音:Kǎiliè【源】 凯烈即克烈之异译,清时称喀喇,为部落名,其先为汉时高车部人。以部为姓(23)。【变】 ①亦作克烈(79)。清《续通志·氏族略》作喀喇(24)。 ②元时冀宁路达鲁花赤阿思兰,凯
读音:yī zhì【源】 商汤贤相伊之孙又为伊秩氏,见《路史》(12,17,60)。【望】 河南(17,418)。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 “伊尹之孙又为伊秩氏。” (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