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纥
回纥九姓,一曰回纥氏。(见《唐书·回鹘传》)
▲<唐>回纥承宗,瀚海大都督。
回纥九姓,一曰回纥氏。(见《唐书·回鹘传》)
▲<唐>回纥承宗,瀚海大都督。
读音:Dǒng/Doong,Dung【源】 见《六书正讹》(63)。今朝鲜族亦有此姓。【布】 台湾台中(68,261)、基隆(64)、山东临沭等地均有此姓,
读音:fǔ【源】 周时有内府、外府之官(《周礼》天官之属,内府掌管皇室仓库,外府掌管国内财货之出纳),世其官者以为氏(60,62)。亦见《姓苑》(21)。【望】 京兆(17,418)。【布】 上海嘉定
读音:Kě/Kee,Ko【综】 源出不详。见《中日姓氏汇编》(401)。
读音:Yúqiū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齐公族食采於余邱”,以邑为氏。一作“余丘”,详见该条。
读音:Yín【源】 见《姓苑》(15,21,24)。【望】 雁门(17,418)。【布】 湖北武汉、四川成都等地均有此姓(91)。【人】 吟约,唐时嘉州刺史(15,21,24)。现行罕见姓氏。今湖北之
读音:tí【源】①晋铜鞮伯华之后。铜鞮乃晋之别邑,即羊舌邑之异名,见《风俗通》(1)。②周官鞮人之后,以官为氏,见张澍《姓氏五书注》(1)。③鞮娄氏后改为鞮氏(91)。【变】后避事改为鲑氏(12,15
读音:Huǎngwùtān元代蒙古族姓氏。乃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收载; 《续通志·氏族略》 译作 “鸿和坦”。
读音:cù【音】 亦音Cù(76)。【源】 白族姓。其先为滇东爨氏之裔,而后讹曰寸(319)。云南浪穹(今云南洱源)夷人有寸姓(60,62)。明云南鹤庆府土百夫长寸姓,亦系白族(253)。【布】 云南
读音:Chuán《姓氏词典》引《中国姓氏汇编》 收载,未详其源。
读音:Ruì’é【源】西夏人姓(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