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Zhuō

卓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战国时楚大夫卓滑之后。二是蜀郡有卓氏,原本为赵人,秦时迁入蜀之临邛,以冶铁致富。三是源自少数民族姓氏。土家族、满族、壮族、高山族均有此姓。

卓姓发源于战国时的楚国,秦破赵后,迁卓氏于蜀之临邛(今四川邛崃),其后人冶铁致富,富至奴仆千人。秦汉时期,除蜀之临邛有卓氏外,卓滑之后亦北迁于河南南阳与山西离石一带,后形成卓姓南阳郡望与西河郡望。三国时卓姓已繁衍于长江以南的江苏、安徽、浙江、湖北等南方地区。东晋时,卓姓南迁至广东。唐末五代时期,卓姓再次大规模南迁至江西、福建、湖南等地。宋代时,卓姓主要以南方为聚居地,分布于今浙江、福建、四川、江苏、广东等地。明初,山西卓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山东、河北、陕西、江苏等地。明末张献忠屠川后,有两湖之卓姓入填今四川、重庆。历明清两代,卓姓远迁至云南、贵州、台湾、甘肃,以及东北三省等地,并有卓姓远播越南及其他东南亚国家。现今卓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四川、福建、广东等省为多。

卓姓历史人物有卓王孙,西汉人,为临邛巨富。其女卓文君,貌美多才,好音律,善鼓琴,寡居家中,与司马相如一见倾心,演绎出涤器于市、当垆卖酒的故事。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故事至今广为流传。卓茂,西汉人,出身显宦家庭,其祖、父都做过高官。卓茂师从鲁国人江翁学习“鲁诗”,深得其精髓,人称其为“通儒”。

卓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二百七十七位。


【源】①战国时楚大夫卓滑之后,见《战国策》(60,62)。②蜀郡卓氏,原本赵人,秦时迁入蜀之临邛,以铁冶至富(6,12,21)。③台湾土著(65)、黎族均有此姓。【望】 西河、南阳(17,21,60,418)。【布】 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25%。尤以四川、福建、广东等省多此姓,上述3省卓姓约占全国汉族卓姓人口66%。【人】 卓文君,汉时蜀郡临邛卓王孙之女,文君新寡,司马相如以琴挑之,文君夜奔相如(61)。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天津之武清、辽宁之沈阳、内蒙古之乌海、山东之平邑、山西之太原、湖北之监利、江西之崇仁、广东之新会、广西之田林、贵州之从江、云南之河口及陇川等地均有分布。汉、鲜、藏、土家等民族皆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 亦收载,归 “入声”部。其源不一: ① 《姓氏考略》据 《战国策》 注云: “楚大夫卓滑之后,望出西河。”②郑樵据《史记》注称: “蜀郡卓氏,本赵人,以铁冶致富,徙临邛。” 此当与楚之卓氏不同源。③又,《中国人的姓名·藏族》 载: 松赞干布时有卓氏(族),常与王族姻亲,此则以族为氏。

汉代有卓王孙,临邛人,巨富,其女卓文君; 后汉有卓茂,南阳宛人,官太傅; 宋代有卓立; 明代有卓迪,奉化人。

猜你喜欢

  • 代卡

    读音:Dàikǎ【源】 湘西苗族姓,汉姓为麻(116,402)。

  • 魯布

    读音:Lǔbǔ【源】西夏人姓(240)。

  • 鍾拉

    读音:Zhōnglā【源】 彝族姓。属狄俄咪安家支(375)。

  • 乃蠻

    读音:Nǎimán【源】 元时人姓,以部为氏(57)。乃蛮为突厥语族一部,辽金时游牧于阿尔泰山一带,西抵额尔齐斯河,北邻吉利吉思,东接克烈部,南隔沙漠与畏兀儿相望,后为成吉思汗所灭。【变】 ①亦作〔乃

  • 读音:Xīn【源】见《中国姓氏集》(62)、《集韵》(63)。罕见姓氏。《中国姓氏大全》 引 《中国姓氏集》收载; 《姓氏词典》引 《中国姓氏汇编》亦收,未详其源。

  • 北海

    读音:běi hǎi【源】 古有刘河者,处于北海,其后以为氏,见《风俗通》(7,12,60)。【人】 北海子高,春秋时吴国大夫(12,21)。历史上罕见之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引 《

  • 柏台

    读音:Bǎitái【源】见《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63)。

  • 读音:Xiāo【综】 源出不详。见《中国姓氏汇编》(73,91)。河南潢川有此姓。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长治有分布。汉族姓氏。《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有载; 《新编千家姓》亦收,未详其源。

  • 读音:Xié【综】 源出不详。见《中国姓氏汇编》(73,91)。河北丰南有此姓。现行罕见姓氏。今山东之济南有分布。《新编千家姓》有载,未详其源。

  • 读音:Qú相传璩姓源于古代的一种饰品。璩为古人佩戴的一种耳环。璩姓与琚、蘧、遽三姓同源,并存于世。如今琚、璩、蘧、遽四姓主要分布在河南、江西、湖南、安徽、福建等省。璩姓历史人物有璩伯昆,明代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