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Lěng

冷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出自姬姓。春秋时期,周武王弟卫康叔的后代被封于泠水(一作冷邑,位于今陕西境内),后世子孙遂以封地名为姓氏,有冷姓。二是少数民族姓氏,苗族、彝族、蒙古族、回族、满族均有冷姓。

冷姓发源于陕西境内。如今,冷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湖南、四川、辽宁等省为多。

冷姓历史人物有冷廷叟,北宋人。足智多谋,官至光禄卿。好酒能诗,与诗人、书法家黄庭坚有十八年之交,深得黄庭坚赏识。冷世光,南宋著名御史。为朱熹所重,为官正直,不避权贵。他作监察御史时,弹劾达官显贵无所避讳,人称“冷面御史”。冷谦,明朝武林人。洪武初年,因为擅长于音律而被任命为太常协律郎。据说元朝末年他已年近百岁,看过李将军作画后很感兴趣,于是开始学画。永乐年间远游四方,后不知所终。

冷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三百七十七位。


【音】 冷姓有Lěng、Líng二音,且源出不同,而分两个不同之姓(63)。参见冷(Líng)姓。【源】 ①春秋时周武王弟卫康叔之后有冷氏,见《路史》(17,60,62)。②相传黄帝时典乐官伶伦(亦作泠伦)之后,原音零(Líng),后转为冷氏(17,60,62)。③彝(130)、满、蒙古、回(344)等民族均有此姓。【望】 新蔡、临安(17,21,60,418)。【布】 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2%。尤以湖南、四川、辽宁等省多此姓,三省冷姓约占全国汉族冷姓人口71%。【人】 冷宏,汉时尚书令(21)。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河北之尚义、乐亭,山西之太原,山东之龙口、平邑,湖北之监利,江西之金溪,福建之清流,广西之田林,云南之邱北,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族、藏族、布依族、达斡尔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源不一: ① 《姓氏考略》 注引 《路史》 云: “康叔后有冷氏。”则此当系出姬姓。②又引 《山堂肆考》 云: “古伶伦之后,音讹为冷。”郑樵亦云: “冷氏,即泠氏,又有作上音者。”乃 “以古人名为氏”。望出新蔡、临安。

南燕有冷平,临淄人; 唐代有冷朝阳; 宋代有冷世光,常州人,殿中侍御史; 明代有冷谦,太常协律郎;清代有冷士嵋。

猜你喜欢

  • 读音:Kuí夔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尧舜时期有乐官名夔,其子孙以祖名为姓氏。二是春秋楚君熊绎六世孙叫熊挚,其后封于夔城,公族子孙以国名为姓氏。夔姓发源于湖北,后散居于各地。夔姓历史人物有夔信

  • 斯布

    读音:Sībù【综】 纳西族姓。自称摩梭人,云南宁浪、永宁等地均有此姓(151)。

  • 读音:Tú【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91)。辽宁沈阳、湖北武汉、四川成都(91)、云南石屏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辽宁之沈阳,山西之太原、运城,湖北之武汉,四川之成都等地均

  • 末那樓

    读音:Mònālóu【综】 代北莫那楼氏之异译(70)。亦作〔末那娄〕(27),〔末耐娄〕(70)。【人】 末那楼霍,南北朝时后燕襄城公(9,17,60)。历史上代北地区罕见之三字姓。《郑通志·氏

  • 读音:Tī【源】 见《晋书》(7)及《奇姓通》(20)。【人】 梯君,西秦乞伏炽磐之建威将军(7,24)。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临汾有分布。《续通志·氏族略》收载,未详其源。西秦有梯君, 建威将军

  • 读音:Diāo【源】 见《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63)。或系取义彫琢磨练之义为氏(62)。《姓氏词典》 引 《中国姓氏汇编》 收载,未详其源。

  • 石爾德特

    读音:Shíěrdétè【源】 清蒙古人姓(61,254)。【变】 清镶黄旗蒙古护军六十尔之妻为什尔德特氏,镶黄旗蒙古马甲灵福之继室为石哷忒特氏(260),〔什尔德特〕、〔石哷忒特〕等似均系石尔德特之

  • 他布諾忒

    读音:Tuóbùnuòtè【综】 清驻防察哈尔正蓝旗中有他布诺忒氏(259,260)。

  • 歐陽

    读音:Ōuyáng【源】 ①系自姒姓。夏王少康庶子封于会稽,至越王无疆灭于楚,更封无疆之子蹄于乌程欧馀山之阳,为欧阳亭侯,遂以为氏(6,7,9,12,15)。②清时贵州黎平府,新化长官司为欧

  • 岳囉

    读音:Yuèluō【源】 清正黄旗满洲马甲法尔秋之妻为岳啰氏(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