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jiè

【源】 ①周时东夷有介国(故城在今山东胶县南70里之介亭),春秋时为鲁附庸,其后以国为氏(7,17,21)。 ②夏时有介侯国,在汾之介休(故城在今山西介休东南15里),其后有介氏,见《姓考》(17,62)。 ③朝鲜族姓。 【望】太原、河南(17,60,418)。 【布】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 【人】介之窥,夏王桀之臣(60)。


现行较罕见姓氏。分布颇广,今河北之辛集、黄骅,山东之鱼台,山西之太原,陕西之韩城,新疆之塔城,云南之泸水、河口,四川之通江等地均有。汉族、傈僳族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 之 《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① 《姓氏考略》 注云:“桀臣介之窥为介姓之姓。望出太原。今山西解县多此姓。” ② 《中文大字典》 注引 《元和姓纂》 云:“介,出 (於)晋介之推。” 郑樵亦云: “春秋之时,冀芮居冀地,颍考叔居颍谷,介之推、烛之武,并以地命氏。”③ 《续通志·氏族略》 则归 “以国为氏” 之列,其注云: “春秋时附庸小国,后以为氏,又地名(或以地为氏)。” (按: 邓名世 《辨证》 曰: “介之推不见得姓之始; 介葛卢不见亡国之年。二人之氏不相沿也,故入 ‘以国为氏’,而以地名附见於下。”)

三国时吴有介象,会稽人; 明代有介不易,又有介寿。

猜你喜欢

  • 官尼

    读音:Guānní景颇族姓氏。本指 “税官”,或以为姓,此以官为姓。见《中国人的姓名·景颇族》。

  • 读音:hū【源】 ①仲忽之后有忽氏,见《姓苑》(15,21,60),当以名为氏。 ②元时回回人纳速剌丁之弟云南行省左丞忽辛之后(60,62)。一说,元时蒙古姓忽辛、忽都之后均改为忽氏(91)。【望】

  • 公丘

    读音:gōng qiū【源】 系自姬姓。春秋时滕大夫食采于公丘,其后以邑为氏(17,60,62)。滕为周时姬姓侯国,为周文王之子错叔绣之封邑,即公丘邑,故城在今山东滕县西南15里。历史上罕见复姓。《姓

  • 十代

    读音:Shídài【综】 南北朝时柔然一部落,以部为氏(425)。

  • 博吉

    读音:Bójí【综】 彝族姓。世居四川大凉山地区(208)。

  • 吉布

    读音:Jíbù【源】 彝族姓。属什耶家支(375)。

  • 读音:tóu见《姓苑》。

  • 薩爾都

    读音:Sàěrdū【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哈达(23,63,180,26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哈达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收载,未详其他。

  • 别帖乞乃蠻歹

    读音:Biétiēqǐ′nǎimándǎi元代蒙古族姓氏,乃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收载;《续通志·氏族略》译作“布德吉鼐满岱”。

  • 读音:Qún【综】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91)。亦作〔羣〕(68)。台湾新竹(68,261)、广西钦州(364)、鹿寨、湖南长沙等地均有此姓。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阳泉有分布。《山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