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bó

【源】 亳,商汤时都城(亦称南亳,故城在今河南商丘东南),支庶以为氏(17)。亳,古都邑名,其地有三,南亳、北亳(故城在今河南商丘北40里)、西亳(故城在今河南偃师西),故亳氏系以地名为氏(60,62)。【变】 亦作薄(60,62)。【望】 河南(17,418)。【布】 山东肥城有此姓。【人】 汉桓帝皇后为亳氏(11,17)。


罕见姓氏。《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云: “以地为氏。有南亳、北亳、西亳。‘亳’,亦作 ‘薄’。见《汉书》。望出河南。”亳,即商都,传有三处: 南亳,商汤所居,在今河南商丘县南; 北亳,相传为诸侯拥载商汤为盟主之地,在今商丘县北; 西亳,乃汤灭夏桀时所居,在今河南偃师县西。《中国古今姓氏辞典》引 《万姓统谱》 云: “亳,州名,以地为氏。”此似以州名为姓氏。古之亳州,在今安徽亳县,则与商都之亳姓不同源。

猜你喜欢

  • 读音:yùn鲁大夫食邑于郓,后以为氏。(见《姓谱》)

  • 读音:Shēn申姓的两个来源均是以国名为姓氏。一是源于姜氏。神农之后申吕在申江平原建立了申国,后被楚所灭,后人遂以国为姓氏。二是相传古有申国,为伯夷之后。周宣王时一部分东迁,被封于谢(今河

  • 沐蘭

    读音:Mùlán【源】 见《姓苑》(7,12)。盖取浴兰汤为姓。【变】 或作沐简(7,60)。作〔沭兰〕(76),误。【望】 任城(12,21)。【布】 宋时任城(即今山东济宁)有此姓(7)。历史上罕

  • 藍尹

    读音:Lányǐ【源】 楚大夫蓝尹亹之后,以官为氏(6,12,17,60)。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楚大夫蓝尹亹 (音Wěi;一音mén)之后。”《中国姓氏大全》称

  • 读音:Bō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太原、大同等地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未详其源,亦未见载于古籍。

  • 泰楚特

    读音:Tàichǔtè【源】 清蒙古八旗姓。世居哈布塔该哈什拉克(23,63)。【变】 清镶蓝旗蒙古马甲奇达尼之妻为泰处特氏,镶黄旗满洲马甲阿灵阿之妻为泰处勒氏,正红旗蒙古前锋达赖之妻为台处克氏,镶黄

  • 襄老

    读音:xiāng lǎo【源】 楚大夫连尹襄老之后,以名为氏,见《姓源》(17,60,62)。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据《路史》注云: “楚有襄老氏。” 当为楚庄王臣连尹襄老之后

  • 读音:lí【源】 系自姬姓,与骊氏同源。古有孋戎国,也称骊戎国(故城在今陕西临潼境),其后以国为氏(15,21,24,60)。【人】 孋仲仁,汉时淮王相(15,21)。罕见姓氏。《续通志·氏族略》 收

  • 格爾博特

    读音:Gé’ěrbótè【综】清正红旗蒙古亲军恩得尔虎之妻为格尔博特氏(260)。

  • 读音:bá【源】 见《姓苑》(15,21)。罕见姓氏。《中国古今姓氏辞典》、《姓氏词典》俱引 《姓苑》收载,未详其源。《中国姓氏大全》注“拔” 云: “又写为 ‘茇’。” 由此可知: 茇、拔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