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Kàng

亢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源自地名。春秋时有贵族受封于亢父,后代子孙以封地名为姓,称亢氏。二是源自先秦时卫国大夫三伉之后,以祖名为氏,称伉姓。后来去“亻”旁成亢姓。

亢姓早期主要居住在山东、河南一带,今在山东、河南、山西、湖北、江苏等地均有分布。

亢姓历史人物有亢仓子,春秋战国时诸子之一,倡导清静无为,著有《亢仓子》。

亢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四百七十八位。


【源】 ①春秋时亢父附庸国之后,以国为氏,见《姓源》(17,60)。亢父为春秋时齐地,故城在今山东济宁南50里。 ②系伉姓所改,见《姓氏寻源》(60,62),及《姓苑》(12,21)。【望】 京兆(17,418)。【布】 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人】 亢荣朝,唐时韦皋镇蜀,韦皋部将(7)。


现行较罕见姓氏。分布很广: 今天津之武清、辽宁之清原、山西之太原、陕西之韩城、河南之卢氏、内蒙古之乌海、甘肃之酒泉、湖北之老河口、贵州之从江、云南之陇川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 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① 《中国古今姓氏辞典》引《风俗通》 云: “卫大夫三伉之后。”(按: 三伉,乃宋微子之后,子姓,后有三伉氏、伉氏、亢氏。故 《中文大字典》 注引《姓氏寻源》云: “亢,当为伉姓所改。”) ②或以地为氏。古有亢父之地,在齐国。《战国策·齐策》: “经亢父之险,车不得方轨,马不得并行。” 亢父之地在今山东济宁市南,居者或以地为氏。《中国姓氏大全》称: “ (亢姓) 为佐姓所改。” 不知其所本,疑 “”乃 “” 之讹。

唐代登科有亢潮,京兆人; 明代有亢思谦,嘉靖进士; 清代有亢树滋,吴县名士。

猜你喜欢

  • 迪安

    读音:Diān高山族姓氏。台湾高山族之卑南人有此姓。本房名,或以代姓。“迪安”源于闽南方言“店”。据说“迪安”家族的先人得努安,很会做生意,家道殷实,同村人因而送给他一个绰号“迪安” (实

  • 读音:Qiáng/Chyang,Chiang【综】 又音强(Qiǎng)(16,21)。【源】 ①系自任姓。黄帝四妃嫫母氏次子禺阳,禺阳之裔禺号之后有禺彊氏(18),禺彊氏之后有彊氏(8,60,62)

  • 纥石烈

    读音:hé shí liè纥石烈曰高。(见《金史·国语解》)▲〈金〉纥石烈延年,大德间平原尹;纥石烈志宁,上京胡塔安人,右丞相。

  • 紅佳

    读音:Hóngjiā【综】 清镶红旗满洲护军德音布之妻为红佳氏(260)。

  • 读音:Yàng【源】 源出不详。见《中国姓氏集》(62)。【布】 河南商城有此姓(308)。【人】 恙经琳,1946年,曾任国民党陆军73军15师营长(62)。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运城、左权等地有

  • 扎力赤惕

    读音:Zhálìchìtì/Jalicit【综】 蒙古族姓。内蒙古巴林右旗沙巴尔台、巴彦他拉苏木、巴彦琥硕镇等地均有此姓(384)。

  • 白木普

    读音:Báimùpǔ彝族姓氏。本氏族名 (“白木”汉意为“高山”; 白木普,即“山氏族”),或以代姓。后改单姓“山”、“沙”。“山”,乃“白木”之汉意; “沙”则谐“山”之近似音而为。见《

  • 读音:Háo《姓氏词典》据《姓谱》 收载。其注云: “以水名为姓氏。濠水在安徽凤阳境内。”

  • 都訥亨

    读音:Dūnàhēng【综】鄂伦春族姓。属毕拉尔氏族,原居瑗珲以下至逊河、牛满河流域(190)。

  • 杭噶坦

    读音:Hánggǎtǎn【源】 清蒙古八旗姓。世居罗尔迈兰(23,63,180,260)。【变】清蒙古镶白旗(61)及驻防杭州满洲八旗(256)都有杭阿坦氏,清蒙古正黄旗有杭阿特氏、正白旗蒙古护军元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