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Niè

乜姓主要源于以下说法。春秋时期卫国大夫食采于乜城,子孙后代以采邑为姓氏。藏族、回族均有乜姓。

乜姓发源于我国西北地区,以晋昌郡(甘肃安西)为郡望。明代蒙古族瓦剌部首领叫做也先,其后人有的进入中原,定居于山东境内,明时有人曾把“也先”误写作“乜先”,其后人与汉人融合,改姓为乜姓。

乜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三百八十八位。


【源】 ①源出非汉族姓(7,9,12)。北周时西部铁勒酋长乜列河(242)。②山东乜姓,系也姓所改,见《山左诗集》(60,62)。【望】 晋阳(17),晋昌、赵郡(15,60,418)。【布】 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人】 乜承圣,清时曾任奉天府治中(23)。


现行罕见姓氏。今河北之尚义有分布,汉族、布依族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 亦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云: “乜氏,弥也切。蕃姓也。今秦陇多此姓。望出晋昌、赵郡。” ② 《姓氏考略》 据 《山左诗集》 注云: “山东之 ‘乜’,系也先后所改。”(按:也先,明人或作 “乜先”,清人官书则译作 “额森”,明代蒙古族瓦刺部首领,从 《姓氏考略》 所引,则山东之乜姓,出自蒙古族。)

一音niè,亦现行姓氏。

猜你喜欢

  • 幹獻

    读音:Gànxiàn【源】①系自子姓。春秋时宋司徒华定之后为干献氏,见《世本》(4,7,12,60)。宋公族之后有干献氏,见《路史》(17)。②春秋时晋大夫范皋夷食采于干献,因氏(6)。历史上罕见复姓

  • 读音:lì励静,湖州人,嘉祐登科。(见《万姓统谱》)清初赐改厉社讷姓为励氏。(见《姓氏考略》) (按:励杜讷,静海人,清初刑部右侍郎。)

  • 五鸠

    读音:wǔ jiū少昊氏以五鸠为鸠民之官,其后以官为氏。(见《姓源》)

  • 读音:Chǎo【源】 见《姓氏考略》(60,62,63)。【布】 清时陕西高陵县有此姓(60,91)。《姓氏词典》引 《明史》收载,“明有炒花”,未详其源。

  • 博爾濟斯

    读音:Bóěrjìsī【源】 清蒙古八旗姓。凡三派,出乌鲁特、克什克腾、察哈尔等地(23,63)。清代蒙古族姓氏。散处乌噜特及克什克腾、察哈尔地方,乃蒙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民族略》收载。

  • 读音:Liè【综】 源出不详。见《中国姓氏集》(62)及《新编千家姓》(73,91)。北京(91)、山西应县(62)等地均有此。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内蒙古之乌海,山西之太原、大同、朔州等地有分

  • 渴侯

    读音:kě hóu【源】 代北姓。其先原居渴侯山,因以为氏(70)。【变】 ①一作〔渴俟〕(17,21,62)。②后改为缑氏(9,27,44,60)。或改为渴氏(62)。改为侯氏(7)、纸氏(12,2

  • 读音:Qǔ【综】音娶,见《康熙字典》(62,63,80)。罕见姓氏。《康熙字典》 收载。其注引《集韵》 云: “逡遇切,音 ‘娶’。姓也。”未详其源。

  • 读音:jù【源】 ①春秋时晋大夫具丙之后,见《风俗通》(1,12,15,60)。②朝鲜族姓。【望】 中山、魏郡(17,21,418)。【布】 北京(92)、山西汾阳(278)、河北五莲(290)、浙江

  • 乐王

    读音:yuè wáng晋大夫乐王鲋之后。(见《万姓统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