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zhōng

【源】 ①春秋时魏公子牟之后。魏得中山(故城在今河北正定西北40里之新市城),以邑与之,子孙因以为氏(11,60)。 ②《逸周书》中有中旄父,中姓当出此(60,63)。 【望】太原(17,62,418)。 【布】云南东川(380)、河南巩县(301)、河北万全(326),山东新泰(359)、安徽淮南(362)、台湾台中、花莲(64,68,261)、江西新干(400)、龙南、北京等地均有此姓。【人】中期,周时秦人(21)。中京,汉时少府(2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河北之黄骅,山西之太原、大同,江西之宜丰,广东之高原,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傈僳族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 亦收载; 《姓氏考略》 注其源: ①其注云: “《逸周书》 有中旌父,中姓当出此。”②其注引《元和姓纂》 云: “ 《吕氏春秋》 云: 中尚,魏公子牟之后。魏得中山,以邑与之。子孙因以为氏。” 此当以邑为氏,系出魏氏。

《中国姓氏大全》 则称: “春秋时建立的中山国(在今河北正定东北),公元前406年被魏国所灭,子孙遂以邑为氏,中尚即是。” 显然有误。中尚乃魏公子牟之后,而不是中山国之后。

战国时秦有中期,辩土; 汉代有中京,为少府卿。

猜你喜欢

  • 瑚嚕克

    读音:Húlǔkè【源】清蒙古八旗姓。世居巴林(23,63,260)。 【变】①一作〔瑚鲁克〕(260)。②清镶黄旗蒙古马甲霍商之妻为乌鲁克氏(260)。〔乌鲁克〕似即瑚噜克之异译。清代蒙古族姓氏。世

  • 什布忒

    读音:Shíbùtè【综】 清蒙古人姓。清宣化镇总兵观祥,姓什布忒氏,蒙古镶白旗人(61)。《姓氏词典》收载并注此音,其据《中国人名大辞典》注云: “蒙古族姓。清嘉庆时宣化镇总兵观祥,姓此氏。

  • 托木

    读音:Tuōmù【综】 ①清镶蓝旗满洲监生顺代之妻为托木氏(260)。②达斡尔族姓(哈拉名),汉姓有陶、乔二氏。下属三个莫昆:吐钦、古隆、瓦楞等(189)。达斡尔族姓氏。《中国人的姓名·达斡尔族》

  • 读音:Liú《姓氏词典》收载, 其注云: 飂叔安之后有飅氏(据《路史》)。飅叔安即廖叔安, 见《汉书·古今人表》。(按:飅, 当即飅之不规范简化字。)《汉语大字典》作飗, 简化为飗, 参见

  • 读音:mí父庙为祢,此从父而别氏也。后汉祢衡,字正平,平原人。(见《通志·氏族略·以次为氏》)《中国姓氏大全》 收载,其注云: “又音mí。”未详其源。古禰、 祢为一组异体字; 祢, 或作 “&#

  • 沙狐

    读音:Shāhú【源】 西夏人姓(95)。

  • 读音:róng【源】 北魏时改代北茙眷氏为茙氏,见《魏书·官氏志》(6,7,12,17)。【望】 河南(418)。罕见姓氏。《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源不一:①郑樵据《姓苑》 注云: “春秋 (有

  • 读音:Tíng/Tyng【综】 源出不详。安徽淮南(362)、台湾台东(64,68,261)等地均有此姓。

  • 下军

    读音:xià jūn《左传》:晋栾为下军大夫,支孙因氏焉。(见《通志·氏族略,以官为氏》)

  • 鹿並

    读音:Lùbìng《姓氏词典》 引 《唐书》 收载,其注称: “唐有鹿并遏粉。”未详其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