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鹿樵纪闻

鹿樵纪闻

三卷。原题娄东梅村野史撰。《鹿樵纪闻》记南明福王、唐王、鲁王、桂王诸事以及李自成、张献忠农民起义等节。卷上记福王、史可法、黄得功、高杰等事迹,及嘉定之屠、马阮始末等。卷中记唐王、鲁王、郑成功、张煌言、张献忠等事迹,及日本乞师,沙定洲之乱等。卷下记桂王、孙可望、李定国、张名振、瞿式耜、何腾蛟、李自成、吴三桂等事迹。书用记事本末体。每卷先列诸王,后列当日时事,类分为41篇,均有小标题。前有作者自序,并光绪十四年(1888年)镇洋山人识,光绪甲午(1894年)徐敦穆识,后有孙毓修跋。《鹿樵纪闻》多有奇闻,所记川粤情势、老神仙陈士庆、璠花针王兴诸条等,颇裨异闻。作者序中自称“博搜见闻,讲求实录”,“成一代鼎革之言”,并不顾当时忌讳,谓为“狂言”。初传《鹿樵纪闻》即《绥寇纪略》之别称,为吴伟业梅村所撰,后经对勘,截然不同,故孙毓修认为,所提梅村野史当另是一人。考《鹿樵纪闻》序文与《弘光宝录钞》序文上半及《甲申传信录》序文下半大体全同,书内文字又与《小腆纪叙》及《残明前编》多同,显然是相互抄袭。另外,书中叙及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郑氏之亡事,当时吴伟业已去世。又如记张献忠屠蜀篇中,载县令吴继善降后被杀事,与梅村集中《志衍传》载不同,故《鹿樵纪闻》并非吴伟业所撰。台湾商务印书馆修《续修四库全书提要》著者则认为,《鹿樵纪闻》纵为吴伟业所作,则其原书当至中卷而止,其后或为明季遗民所为,非吴氏原书。至作者自序则为后人伪作。据镇洋山人识略云:《鹿樵纪闻》抄本得之于彭城金氏,烂脱至数十处,遂校其可知者而缺其不可知者,录副藏诸笥。《鹿樵纪闻》有北京图书馆藏清光绪抄本,《痛史》本,《中国内乱外祸历史丛书》本,《中国历史研究资料丛书》本。

猜你喜欢

  • 学射录

    二卷。清李塨(详《周易传注》)撰。此书卷一为《射法》。首有一段文字述撰作之缘由,大略言射为六艺之一,昔郭子坚任桐乡,曾开雕《射法》一帙,其为序之,而辞义未尽善。某日忽有一叟至,自言学道深山,技击皆精。

  • 童子问

    三卷。宋欧阳修撰。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四岁丧父,刻苦自学,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进士及第,晚年历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职,谥文忠。

  • 亚圣年谱

    一卷。清式楹日撰。此谱前有作者自叙,书中大抵遵任钓台的《孟子考略》,但嫌任氏《考略》叙次欠详审,于是遍采《史记》、《资治通鉴》、《竹书纪年》以及顾炎武、阎若璩等诸家之说,参究辨订,以成此书。此书所考,

  • 齐山岩洞志

    一卷。清陈蔚撰。陈蔚,字梅缘,安徽青阳人。《齐山岩洞志》昭代丛书本,共一卷。其首考齐山曰,山在池州府城南三里。山有十余峰,高皆大体相等,因名齐山。其力否山因唐刺史齐映尝好之而得名。除志山名之源由外,兹

  • 养一斋集

    二十六卷。清潘德舆(1785-1839)撰。潘德舆,字彦辅,号四农,山阳(今江苏淮安)人,道光八年(1828)乡试第一名举人。选安徽候补知县,未赴任而卒。后建祠于乡社,亦一时地方官之殊荣也。著有《李杜

  • 南润先生易篑记

    一卷。清李文藻(1730-1778)自述。文藻字素伯,晚号南润,山东益都(今青州市)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进士,官至广东广西等地知县,卒于官。临没前,口授此记,使其甥蒋器笔录。记中除作病中痛苦

  • 人中画

    十六卷。不题撰人,书成于清初。白话短篇小说集。按此书各种刊本卷、回数不同,所标题目也有差异,殆由书商翻刻所为。各刊本故事内容交叉相同,亦有不同缺失。较全的啸花轩刊本十六卷十六回,有五篇故事,分别为:《

  • 云林遗事

    一卷。明顾元庆(1487-1565)撰。顾元庆字大有,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因家居阳山大石下,学者称大石先生。著名藏书家。家有夷白堂,藏书万卷,终生藏书,刻书,著书。刻有《文房小说》、《明朝四十家小说

  • 玉堂遗稿

    无卷数。明肖良有撰。肖良有,字、以占,号汉冲,湖北省汉阳人。生卒不详。万历八年(1580年)进士。官至国子监祭酒。著有《玉堂遗稿》。良有在史局十五年,长于当时制诰之文。其规模宏敞,有承平台阁之体。此稿

  • 石室秘录

    六卷。清陈士铎(生卒年不详)撰。陈士铎字敬之,号远公,又名朱子华,自号大雅堂主人。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约生于明代天启年间,卒于清康熙末年。陈氏自幼家贫,读史书,后因不得志而弃儒业医。读医书几十年,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