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马可波罗行纪

马可波罗行纪

意大利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Marco Polo,1254-1324)的旅行记。1271年,年轻的马可·波罗随父、叔来中国,1275年抵达上都,并在中国侨居十七年,多次奉命出使各地。1291年,他获准回国,由泉州下海,先护送元朝公主去伊利汗国,然后返回故乡。不久,参加了威尼斯与热那亚的战争,被俘入狱。在狱中,他口述自己在东方的见闻,由他人笔录成书,即为《马可波罗行纪》。全书分四卷,第一卷记马可·波罗来中国途中的见闻;第二卷记忽必烈的活动,以及大都、上都等中国许多地区的情况;第三卷记日本及东、西洋各国的概况;第四卷记元廷与诸汗之间的战争。由于他在中国居住多年,博闻强记,所以记叙元朝的重大事件及典章制度多翔实可靠。如王著杀阿合马事件,以及色目商人的活动等,可补汉文史料之不足,极有价值。是研究元史及当时亚洲史的重要资料。原稿用中古意法混合语写成,已佚。现有多种抄本传世,文字内容互有出入。西班牙托莱多教会图书馆藏热拉达拉丁文抄本是现存最早的抄本。流行的本子有亨利·玉尔的译注本(Travels of Marco Polo,tr.by H.Yule,New York,1926)和摩勒、伯希和的校译本(Marco.Polo,The Description of the World,tr.bv A.C.Moule & P.Pelliot,London,1938)伯希和并为此书作注,(P.Pelliot,Notes on Marco Polo,Paris,1973)共计386条,对研究马可书有重要参考价值。通行的汉译本有两种:一是冯承钧所译沙海昂的译注本,中华书局1955年出版题为《马可波罗行纪》;一是据玉耳戈尔迭(YuleCorkier)合注本,张星烺译。原书共绪言一卷,本文四卷。译文只有绪言和第一卷一半,并非完本,而且将元代枢密副使勃罗与马可波罗混为一人,题为《马哥孛罗游记》。

猜你喜欢

  • 雅学考

    一卷。清胡元玉撰。元玉字子瑞,号镜珠斋,湖南长沙人,尚著《春秋名字解诂》、《汉音钩沈》、《郑许字义异同评》等。是编专门考录宋以前《尔雅》著作。卷首附“自识”。正文析为五类,首为《尔雅》注十二家,次为《

  • 八指头陀诗文集

    清释敬安(1851-1912)撰。释敬安,字寄禅,曾于阿育王寺烧残二指,故号“八指头陀”。俗姓黄,名读山,湖南湘潭人。曾任中华佛教总会第一任会长,是一位著名的爱国诗僧。其诗始刻于光绪七年(1881),

  • 毛诗析疑

    十五卷。清王嗣邵(生卒年不详)撰。嗣邵字协之,鹿邑(今河南省鹿邑县)人,著有《目耕堂笔记》等著作。此书大旨,以为毛公作诗传,先撮举此诗大旨,如赵岐《孟子注》之有章旨,此即是序,序是毛公所撰,并不伪,但

  • 少室山房续稿

    十五卷。明胡应麟(1551-1602)撰。胡应麟,字元瑞,更字明瑞,号石羊生,少室山人。兰溪(今属浙江)人。万历四年(1576)举人,后屡试不第。性嗜书,购书四万余卷,筑室贮藏。才力富健,著有《诗薮》

  • 胡仲子集

    十卷。明胡翰(1307-1381)撰。胡翰,字仲子,一字仲申,浙江金华人。洪武初,以荐为衢州府(今浙江衢县)教授,后召修《元史》,史成,赐金帛归,其事迹具《明史·文苑传》。是集乃其门人刘刚及浦阳(今浙

  • 连江县志

    ①十三卷,首一卷。清戚弢言纂修。戚弢言,曾任连江县知县。宋嘉定间,陶武曾修邑乘。元延祐间,李荣再修。然其书皆久佚矣。戚弢言莅任后,采访间俗,恒以文献无征,锐意修辑志乘。广征博采,遂成此志。乾隆五年(1

  • 半洲稿

    四卷。明张经(?-1555)撰。其卷首题为蔡经,系其未复姓时所刊。张经,字廷彝,侯官(今属福建)人。生年不详。卒于嘉靖三十四年(1555)。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累官南京兵部尚书,总督军务,改左

  • 邹县续志

    十二卷,首一卷。清吴若灏纂修。吴若灏号之京,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光绪十七年(1891)任邹县知县。邹县自康熙五十四年(1715)知县娄一均重修后,又已一百七十余年未增修补续。吴若灏奉檄至邹县,适山东

  • 玉烟堂法帖

    二十四卷。明陈元瑞(生卒年不详)辑。陈元瑞生平不详。据该法帖中董香光《序》介绍,可知陈元瑞深于书学。该贴选取历代名迹法帖的石刻佳本,始于汉魏,终于宋元,共编定二十四卷,刊成于明万历癸丑(1613)。所

  • 阮子

    见《阮子政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