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卷。校正凡例一卷,附录一卷,汇览三卷。明张自勋(生卒年不详)撰。自勋字卓庵,明宜春(今属江西)人。竭一生之力,于《通鉴纲目》进行增益、更改、删除。著有《纲目续麟》、《廿一史独断》、《卓庵心书》等。
八卷。清无锡九峰居士撰。作者生平不详。是书前有弁言,记事起自顺治三年(1646年),永历帝在粤东即位,止于顺治十六年(1659年),吴三桂收复云南,永历帝被执,凡十四年。纪年兼采南明、清朝年号,每年分
四十卷。唐王焘(670-755)撰。王焘,郿县(今属陕西)人,出身世宦,为唐宰相王珪之孙,曾在弘文馆(当时国家图书馆)任职二十余年,有机会接触大量医学典籍。王焘博采众家,汇集群书,于天宝十一年(752
二十卷。清汪璲撰。汪璲字文仪,号默庵,休宁人。此书置象数于不顾而专言理。他在凡例中说,“今说易之家,谓易以道阴阳,务以圆妙幽渺,笼罩影响,如捕风,如捉影,无当实用。故愚以为学易当就平实切近处用功”等等
八卷。清郝献明修,胡岳立纂。郝献明,宣府万全人,顺治十二年(1655)进士,十五年(1658)任乐陵县知县。胡岳立字万仞,慈溪县人,顺治十二年(1655)进士,官至户、兵两部尚书。邑志,创修于明万历十
六卷。清胡元仪撰。元仪字子戚,湖南湘潭人。光绪十一年(1885年)拔贡,师事番禺陈澧。此书前有元仪自叙,作于光绪二年(1876年),又有元仪后序,作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此外还有孙文昱跋。此书分
二十二卷。清毛奇龄(详见《四书正事括略》)撰。题云《改错》,系改朱子之错。朱子作《四书章句集注》,自谓铢两悉称,经数百年无微词。但朱注详义理而略名物,义理也不能说无谬误。毛奇龄治经专主攻朱。是书更深文
一卷。清王汝骧(约1692年前后在世)撰。汝骧,字云衢。江苏金坛人。由贡生官通江知县。此编乃所作古文,全集文共二十一篇。前六篇皆经说,后十五篇皆史评。此书《四库全书总目》收入存目介绍。
一卷。《学言》三卷。明刘宗周(1578——1645)撰。刘宗周字起东,号念台,因讲学于蕺山,学者称蕺山先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万历二十九年(1601)中进士,历任礼部主事、光禄寺丞、太仆少卿、工部
十卷。清代张鏐编。张镠号紫峰,雍正举人,官至内阁中书。此书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张载的学说。全书仿朱熹《近思录》等书的内容,摘录张载的言论并结合程颐、程颢、朱熹等人的有关论述汇成此书。计有《西铭》一卷,《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