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音学辨微

音学辨微

一卷。清江永撰。这是一部说明等韵学名词及原理的著作。书中凡十一辨,并附以一论。要点如下:①辨平仄。平声为平,上去入为仄。平声平,仄声短。平声空,仄声实。平声如击钟鼓,仄声如击土木石。②辨四声。前人以“宫商角徵羽”五字状五音之大小高下,后人以“平上去入”状四声之阴阳流转,皆随类偶举一字。知其意者,易以他字各依四声之次,未尝不可。梁武帝问周舍曰:“何为平上去入?”对曰:“天子圣哲是也。”可谓敏捷而切当矣。“天子圣哲”又可曰“王道正直”,学者从此隅反。③辨字母。三十六字母各有定位,为反切之总持,不可增,不可减,不可移动。④辨七音。见溪群疑,牙音,气触牡牙。端透定泥,舌头音,舌端击腭。知彻澄娘,舌上音,舌上抵腭。帮滂并明,重唇音,两唇相搏。非敷奉微,轻唇音,音穿唇缝。精清从心邪,齿头音,音在齿尖。照穿床审禅,正齿音,音在齿上。晓匣影喻,喉音,音出中宫。来(泥之余),半舌音,舌稍击腭。日(禅之余),半齿音,齿上轻微。江氏分三十六字母为“发声”、“送气”、“收声”三类。“发声”就是不吐气;“送气”就是吐气和摩擦;收声就是鼻音或边音。⑤辨清浊。⑥辨疑似。⑦辨开口合口。音呼有开口合口:合口者吻聚,开口者吻不聚也。凡韵有全合无开者,有全开无合者,有两韵一开一合者,此外一韵之中,率有开合二类。又有一韵中开合相间者。开口至三等则为齐齿,合口至三等则为撮口。⑧辨等列。一等洪大,二等次大,三四皆细,而四尤细。辨等之法,须于字母辨之,四等具备者:见溪疑、帮滂并明、晓影来;仅具一二四等者:匣;仅具一四等者:端透定泥、精清从心;仅具二三等者:知彻澄娘、照穿床审;仅具三四等者:群、喻;仅具三等者:非敷奉微、禅、日;仅具四等者:邪。⑨辨反切。⑩辨无字之音。江氏认为三十六字母代表有字之音,若加上无字之音,当为五十。⑾辨婴童之声。江氏欲从儿童发音来探求语音发展的顺序,认为儿童始生而啼,其音近于影喻;能呼“妈”,唇音明母出矣;能呼“爹”,舌音端母出矣;能呼“哥”,牙音见母出矣;能呼“姐”,齿音精母出矣。案儿音发音顺序与语音发展顺序没有必然联系,江氏说法不足为据。⑿论图书为声音之原。认为《河图》《洛书》为声音之原。江氏所论全凭臆断,没有任何根据。是书议论精审明确,是一部很有价值的著作。《音学辨微》有《借月山房丛书》本、《指海》本、沔阳陆氏刻本(合《古韵标准》、《四声切韵表》)、宣统间上海神州国光社影印自写本、民国五年(1916年)南昌熊罗宿刻本等。

猜你喜欢

  • 古隽孝略

    六卷。明顾充(生卒年不详)撰。顾充有《字义总略》。本书摘录古人隽语,分三十四类,并附以注释。亦间有考证。书末有重刻自跋,称始集古隽于定海学宫,镂版行之。而嫌其未备,更加增辑云云。但仍未能精核。

  • 东谷所见

    一卷。亦作《东谷随笔》。南宋李之彦(生卒年不详)撰。李之彦自号东谷,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其余仕履等事迹均不详。据书中《教导》一条,李之彦称“游湖海五十年,教公卿大夫之子孙屡矣,教寻常白屋之类亦多。”

  • 全唐文纪事

    一百二十卷。首一卷。清陈鸿墀(生卒年不详)撰。陈鸿墀,字范川,浙江嘉兴人,曾任翰林院编修、国史馆纂修、实录馆提调、武英殿协修,亦曾掌教越华书院。嘉庆间诏辑《全唐文》,作者任总纂官,汇萃之余加以考证,至

  • 水村易镜

    一卷。南宋林光世撰。光世字逢圣,莆田人。《馆阁续录》记载他淳祐十一年(1251)因易学被召进宫,在秘书省检校文字。第二年到常州教书,文字职事如旧。宝祐二年(1254),补迪功郎,添差江西提举司干办公事

  • 老子化胡经考证附补考

    共一卷。清末蒋斧、罗振玉合撰。罗振玉等曾编辑《敦煌石室遗书》,收录敦煌鸣沙山石室里发现的唐人手写的古籍,或是不同古籍传本,或是久佚之书,共十三种。每种书都录文排印,并附辑者或蒋斧的考证和校记。《老子化

  • 昆新两县续修合志

    五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清金吴澜、李福沂修,汪堃、朱成熙纂。昆山为县,始于梁代,自元代方升昆山为郡。清雍正三年(1725),分昆山之地置新阳县,于是有乾隆十六年(1751)张予介等修《昆山新阳合志》

  • 诚斋牡丹百咏

    一卷。《梅花百咏》一卷。《玉堂春百咏》一卷。明朱有燉(1379-1439)撰。有燉为明代戏曲、诗文作家。号诚斋。周定王长子,太祖孙。洪熙元年袭封为周宪王。生平事迹见《诚斋录》文。《牡丹百咏》有宣德五年

  • 罗马志略

    十三卷。无撰者人名。英国人艾约瑟(Joseph,Edkins)译。艾约瑟,英国教士、汉学家。所译西方史书,在当时中国社会有一定影响。书十三卷,卷首为小引。分三节,一、读罗马史便悉欧洲近事。二、罗马史载

  • 诗经疏义会通

    二十卷。元朱公迁(生卒年不详)撰。朱公迁,字克升,乐平(今属江西)人。至正年间,曾任婺州、处州教授,晚年病归故里。曾题其室为“高明之所”,学者称为明所先生。著述除《诗经疏义会通》外,还有《四书通旨》、

  • 大誓答问

    一卷。清龚自珍(1792-1841年)撰。龚自珍定玺玉,又字璱人,后更名易简,字伯定,又更名巩祚,号定庵,又号羽琌山民,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道光九年进士,官至礼部主事。龚自珍为清代后期的思想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