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韦苏州集

韦苏州集

十卷。唐韦应物(737-792)撰。韦应物,人称韦苏州,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诗人,官至左司郎中。为官刚直为政,做地方官颇有政绩。为洛阳丞时,在两军骑士倚中贵人之势,骄横害民,韦应物绳之以法,以致自己遭到讼诉,不为所屈,遂弃官闲居于洛阳同德寺。他与皎然、秦系、孟郊、顾况、李益、李端等交游或酬唱。著有《韦苏州集》。其诗高雅闲淡,清深妙丽。七言不如五言,近体不如古体。五言古体源出于陶渊明,而熔化于三谢。因而真切质朴,华而不绮。孟郊在《赠苏州韦郎中使君》一文中评价说:“谢客吟一声,霜落群叫清。文含元气柔,鼓动万物轻。嘉木依性植,曲枝亦不生。尘埃徐庾词,金玉曹刘名。章名作雅正,江山益鲜明。”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一文说:“如近岁韦苏州歌行才丽之外,颇近兴讽。其五言诗文又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今之秉笔者,谁能及之。”此集为唐诗别集。首为赋,次为杂拟,依次为燕集,寄赠,送别,酬答,逢遇,怀思,行旅,感叹,登朓,游览,杂兴,歌行,共十四类五百七十一篇。韦应物的诗在学陶渊明诗“风华清靡”时,就兼摄谢灵运,谢眺诗的铺陈布局,刻画物色的特点。对元稹、白居易派诗风的影响很大。就《寒夜女》的诗来说,继承杜甫《赴奉先咏怀》中“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的名篇,又启发了白居易的《缭绫》、《红线毯》等作品。关于对该集整理情况,现存韦应物集的母本《韦苏州集》,是宋嘉祐元年(1056),王钦臣编辑校定《韦苏州集》,其序称:“有集十卷,而缀叙猥并非旧次矣。今取诸本校定,仍所部居,去其杂厕,分十五总类,合五百七十一篇。”其后有熙宁九年(1076)葛繁校本,乾道七年(1171)校定本。后来一些韦集大多数都是出自乾道本。现存宋元旧本,则有《天禄琳琅书目》所著录的《韦苏州集》及《须溪先生校点韦苏州集》,到了明代刊本颇多,大多数都是宋本翻刻。《全唐诗》、《全唐文》亦均有选刊。

猜你喜欢

  • 奏议稽询

    四十四卷。曹本荣编。曹本荣(1621-1664),清代黄冈(今属湖北省)人。字木欣,号厚庵。顺治己丑(1649)进士,累官国史馆侍读学士,充经筵讲官,与傅以渐撰《易经通注》,其学从王守仁致知之说,尝论

  • 春秋左氏传补注

    十卷。元赵汸(详见《周易文诠》)撰。赵汸尊其师黄泽之说,《春秋》以《左传》为主,注则宗杜预。《左传》有所不及者,以《公》、《穀》二传通之;杜所不及者,以陈傅良《左传章旨》通之。此书即是采陈傅良之说以补

  • 朱秋厓诗集

    四卷。清朱克生(1631-1679)撰。朱克生字周桢、一字念莪,号秋厓。宝应江苏扬州人。克生学问渊博,遍览群籍,但仕途不倡,不得已致力于诗骚。其诗有盛唐诗气象。其古文辞,如论史、论治河、论荐举等用世之

  • 别本后乐集

    十卷。《附录》二卷。宋卫泾(?-1226)撰。卫泾生平详见《后乐集》(辞目)。卫泾集本五十卷,刊于元代,年久散佚,后从散见《永乐大典》中篇章编次成帙。此本乃其十四世孙楫所辑,以志乘诸传及遗像弁卷首,以

  • 玉芝园法帖

    四卷。清杨守敬辑。于光绪十三年(1887)刻成。卷不分次第。皆采自旧刻而不是采自墨迹。钟繇书收《宣示表》等五帖。卫夫人书均用《淳化阁法帖》重摹。晋顾恺之《女史箴》称为宋拓。《曹娥碑》甚丰肥,不知出于何

  • 分书偏旁五百四十部

    一卷。清顾蔼吉撰。参见《隶辨》。是书就《说文》部首一一取八分书所有者列之,详著其变体、省体、或体、讹体。其为八分书所无者,则注云‘阙’而说明其省变之体。至为详明,对于习八分书者颇有帮助。有《隶辨》附刊

  • 马卷帖

    一卷。宋苏东坡书。苏东坡(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官至礼部尚书。工诗善文,为宋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词清新豪健,独

  • 歌麻古韵考

    四卷。清吴树声撰。树声(1819-1873)字鼎堂,一字筱亭,保山(今云南保山县)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举人,官山东肥城知县。工书,长于声音训诂之学,尚著《鼎堂金石录》、《经传释词续》、《六书

  • 隶续

    二十一卷。宋洪适撰。洪适,详见《隶释》条。洪适编撰了《隶释》以后,又陆续得了很多碑文,于是又仿照《隶释》体例,编撰成篇,名曰《隶续》。宋乾道四年(1168)先刻十卷;淳熙四年(1177)范成大又为其刻

  • 谷平文集

    五卷。明李中(1478-1542)撰。李中,字子庸,江西吉水人。正德九年(进士。官至总督南京粮储、都察院副都御使。谥庄介。此集为其门人罗洪先所编。李中居里名“谷平”,故学者称其“谷平先生”。此集共疏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