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海卫志
十二卷,增补一卷。佚名纂。此志记事至清康熙六十年(1667)。按靖海古名普庵郡,明魏国公徐达平定东牟,草创卫治。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始筑石城。此志前后损坏,书中文字多漶漫,几不可识。全书十二卷增补一卷,分为:卷一形胜;卷二屯田;卷三户口;卷四名宦;卷五官职;卷六科目;卷七名贤;卷八貤封;卷九逸行;卷十贞节。增补:屯名、艺文、外志、山川。此志体例较不完备,内容十分简略,其中职官表中,只录人名,不附籍贯与莅任年、月,使读者无从稽考。
十二卷,增补一卷。佚名纂。此志记事至清康熙六十年(1667)。按靖海古名普庵郡,明魏国公徐达平定东牟,草创卫治。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始筑石城。此志前后损坏,书中文字多漶漫,几不可识。全书十二卷增补一卷,分为:卷一形胜;卷二屯田;卷三户口;卷四名宦;卷五官职;卷六科目;卷七名贤;卷八貤封;卷九逸行;卷十贞节。增补:屯名、艺文、外志、山川。此志体例较不完备,内容十分简略,其中职官表中,只录人名,不附籍贯与莅任年、月,使读者无从稽考。
四卷,《附录》二卷。元末明初华悰韡(生卒年不详)撰。华悰韡字公恺,自号贞固处士,无锡(今属江苏)人。入明以后,不仕而终。为贻训子孙,取经史百家有关家教、礼学论述及自己心得,撰成此书,取千虑一得之义,定
一卷。元彭天锡(生卒年不详)撰。彭天锡,字仁仲。湖州(今浙江吴兴县)人,生平无考。《政刑类要》主要记述作者生活的时代各种不同的法令,文字简明通俗。《政刑类要》有《永乐大典》本,清代时被列入《四库全书》
见《玲珑山馆丛书》。
杨树达撰。杨树达生平见“古书疑义举例五种”。本书搜辑误读之例,辨析句读,其《叙论》云:“句读不易,故前人往往误读。今采掇诸书,分条比辑,管窥所得,亦附一二。”初称《古书之句读》,北平文化学社,民国十八
二十八卷。清汪士鋐(1658-1723)编纂、徐修仁校注。汪士鋐,字文升,号退谷,又号秋泉,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少有文名。康熙三十六年(1697)进士第一,授修撰,官至右中允,入直南书房。善诗古文辞
十二卷。清牛天宿撰。牛天宿,字觐薇,山东章丘人。康熙中官广东琼州府(今海南省)知府。本书之撰,是为各级官员提供从政之借鉴。卷一至卷七为总论,以中央及地方之职官为序,首列各职官之名称,下述历代沿革情况,
不分卷。明吴骐撰。吴骐,字日中,上海奉贤人。生卒年不详。遭遇时乱,弃衣巾遁迹山中不出。该集所收均为杂文,上册为赋序论议书启,下册为墓铭文题跋赞传,最后是延陵诗话。吴骐工诗文,诗仿孟郊、贾岛;文浑厚凝炼
十四卷。明邹式金(约1653年前后在世)编。邹式金字仲愔,号木石,又号香眉居士,江苏无锡人。崇祯十三年(1640)进士,历任南京户部主事、南京户部郎中,入清后曾任福建泉州府知府。著有《香眉亭诗》、杂剧
清铭敦撰,铭敦,字稚荪,姓叶赫那拉氏,满洲正白旗人。是书记第一日祭为祭天,第二日祭为祭祖。共二段,每段之前,都有祭前戒备事宜、选择日期、执事人数、应用器具、厨役工资等。书后附有汉译清字祷告书一篇。其书
二十九卷。宋张九成(1092-1159)撰。张九成字子韶,南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绍兴二年(1132)中状元,历任佥判、著作郎、礼部侍郎等职。反对秦桧和金,又被诬与禅师宗杲交游,谤讪朝庭,一贬再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