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雨村词话

雨村词话

四卷。清李调元(1734-?)撰。李调元字羹堂,一字赞庵,号雨村、墨庄,绵州(今四川绵阳)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改庶吉士,授吏部主事。历官考功司员外郎、广东学政、直隶通永道。因弹劾永平知府罢官,充军伊犁。家居二十余年,以著述自娱。李调元治学范围广泛。其著述涉及经学、史学、语言文字、金石、音韵、书画等许多领域。蜀地撰述之富,费密以后,首推调元。他还十分留意乡土文献,广为收罗汉代以后蜀人著作,辑成《函海》一书,颇为世人所重。李调元早年即有诗名,曾作《春蚕作茧诗》,受到钱陈群赏识。时人认为其诗足以同袁枚、赵翼相颉颃。其堂弟鼎元、骥元亦有诗名,时称“绵州三李”。调元诗不假修饰,无所蹈袭,而才情横溢,俊爽清丽。李调元在戏曲理论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贡献。所著《雨村曲话》二卷、《雨村剧说》二卷是清代影响很大的戏曲评论著作。《曲话》主要是讨论戏曲的词采问题,提出许多有价值的见解。例如他反对曲文过分华靡,同时反对生硬与鄙俗,而崇尚本色;又如他既主张吸收古代好的语汇,又主张采用当代生活中有表现力的口语,经过融冶提炼,以形成自然而美妙的戏剧语言。《剧说》主要考证作品题材,并对各声腔的源流作了较多的介绍。其著作还有《童山诗集》四十二卷、文集二十卷、《蠢翁词》二卷、《雨村诗话》十六卷、补遗四卷、《粤东笔记》十六卷、《骨董志》十二卷、《易古文》二卷、《郑氏尚书古文证讹》十一卷、《家藏书簿》十卷、《诸家藏画簿》十卷等。辑有《全五代诗》一百卷、《蜀雅》二十卷、民歌集《粤风》四卷等。本书前三卷概论唐、宋之词。末卷论金、元、明、清之词。其书考订者多,评论者少,虽未能精核,亦可参证。且前人词话,或演为小说,或标榜成风,转不若考订为有益,其论词之处,亦间有可取。有《函海》本。

猜你喜欢

  • 十月之交

    十月之交,朔月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丑。彼月而微,此日而微。今此下民,亦孔之哀。日月告凶,不用其行。四国无政,不用其良。彼月而食,则维其常;此日而食,于何不臧。烨烨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萃崩。

  • 爰园词话

    一卷。明俞彦(1572-?)撰。俞彦字仲茅,一字容自,上元(今江苏南京)人。万历二十年(1592),与何栋如、顾起元在故里结文社。二十九年(1601)进士,授兵部主事,历员外郎,迁光禄少卿,谪夷陵知州

  • 求古录礼说补遗

    一卷。清金鹗撰。金鹗所撰之《求古录礼说》十五卷刊行后,会稽赵伪叔至台州得到另一部分此书遗卷,潘祖荫替他刊行,即《求古录礼说补遗》。其内容分七部分:第一:郊乘大路解。第二:祊释辨。第三:八音次序说。第四

  • 篆刻针度

    八卷。清陈克恕撰。陈克恕字目耕,又字吟香。浙江海宁人。著有《砚说》、《笔谈》、《篆学经眼》、《印人汇考》等书。此书前有乾隆五十一年(1787)翁方纲序,接下还有桂馥序,其次为例言八则,例言后分卷,卷又

  • 顺昌县志

    ①六卷,清郭锳修,黄宣等纂。郭锳,字子铎,康熙四十六年(1707)任顺昌县知县。黄宣,邑人。按顺昌县志,明正德以前无考。正德十二年,邑令碧溪人马性鲁修成志乘一部。万历四年邑令临川人舒俸再修。郭锳任县令

  • 周易衷翼集解

    二十卷。清汪撰。字欲括,号容川,浮梁(今江西景德镇)人,乾隆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官至宝庆府同知。据其自序,十翼之作广大精深,显羲画所示无言之数,衍文周含而未发之精。其以六十四卦反复于十翼中,以辞合象

  • 别本潜邱札记

    六卷。清阎若璩(详见《尚书古文疏证》)撰。此书乃若璩之孙学林所编,亦有吴玉搢编纂之本。学林尊拜阎氏家学,故全依原文,不遗半字,一一录编,没有体例。学林自序称:“卷一至卷六乃大父有疑即录,自为问难之书。

  • 异苑

    十卷。南朝刘敬叔(?-约470)撰。刘敬叔,彭城(今江苏徐州)人,东晋时,初任中兵参军,义熙十三年为骠骑将军刘道怜参军,后为刘毅郎中令,因事得罪刘毅,被毅奏告,免官。宋元嘉三年为给事黄门郎,太始中去世

  • 元壶杂俎

    八卷。明赵尔昌(生卒年不详)撰。赵尔昌,字庆叔,钱塘(今浙江省杭县)人。官宣城县知县。此书杂采史传及说部文献,钞合成编。分胜事、名言二记,每记各为四卷,大致欲仿沈括的《清夜录》以及周密的《澄怀录》之体

  • 山居新话

    见《山居新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