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二卷。清刁包撰。刁包详《易酌》条。本书计《大学》五卷、《中庸》三卷、《论语》二十卷、《孟子》十四卷。于《大学》的三纲领、八条目诠解颇为详细,又以为《中庸》、《论语》、《孟子》皆为格物之书,故对“格
不分卷。日本高田忠周撰。高田忠周,号竹山,东京人,著有《说文字原谱》。高田曾辑《朝阳阁字鉴》三十六卷,刊于日本大正十四年(1925)。后又订正增辑,曰《补正朝阳字鉴》。是编删其篆体类似者,依《康熙字典
三卷。《诗余》一卷。清韩德玉撰。韩德玉,生卒年不详,江苏长州(今苏州)人,资政韩莲洲之女,刘传祁之妻。清代诗人。此书有光绪三十四年(1908)唐县刊本。书前有礼部奏文、叶昌炽所撰写的家传、刘永诗所撰写
四百二十卷。清奕诉(1832-1898)等奉敕撰。奕訢,爱新觉罗氏,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帝异母弟。咸丰元年(1851)封为恭亲王,三年(1853)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曾任都统、内大臣、军机大臣、总理衙门大
不分卷。清廖平(详见《分撰两戴记章句凡例》)撰。廖平持今文家之说,认为《王制》乃孔子制作。孔子弟子论其制度而成《王制》一书。今学礼应以《王制》为主,六经皆素王所传,此正宗也。至于古学则以《周礼》为主,
一卷。原题三国魏任嘏(生卒年不详)撰,清马国翰辑。任嘏,字绍先,乐安博昌(今属山东博兴县)人,官至河东太守,撰有《任子道论》十卷,今已亡佚。清马国翰从类书中辑为一卷,即为今本。后来学者对马国翰所辑聚讼
十六卷,首一卷。清夏宗彝修,汪国凤等纂。夏宗彝,字怀清,清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清光绪五年任金坛知县,十一年以同知衔调补吴江知县。汪国凤,清进士,官至礼部主事。金坛古邑,旧属朱方,自唐始定县名,越宋、
二十四卷。清董天工撰。董天工,字典斋,福建崇安人。武夷山在崇安县南。道书以其为第十六升真元化洞天。相传古有神人武夷君居此,故名。武夷山旧有志,董氏以为不足。其取衷稚生、徐德望、王适庵、王草堂四人所撰四
七种,三十八卷。清末民国初况周颐(1859-1926)撰。况周颐字夔笙,号蕙风,原名周仪,广西临桂(今属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光绪优贡生,曾任内阁中书。善填词,尤精词论,与王鹏运、朱孝臧、郑叔问合称“清
无卷数。明蓝田(约1538年前后在世)撰。蓝田,字玉甫,号北泉,山东即墨人,生卒年不详。嘉靖二年(1523)进士。官至河南道监察御史。张璁等希旨议大礼,蓝田屡上抗论,受杖几死,又纠劾陈诜不法事,直声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