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雁山十记

雁山十记

一卷。元李孝光撰。《雁山十记》秀野草堂刻本,共一卷。分为十记,依次如下:一曰《始于雁山观石梁记》,二曰《游灵峰洞记》,三曰《暮入灵岩记》,四曰《灵岩二奇记》,五曰《访钦禅师过马鞍岭记,六曰《大龙湫记》,七曰《宿能仁东庵记》,八曰《游惠上人开西谷记》,九曰《雁名山记》,十曰《秋游雁荡记》。雁荡山古无称。明朱谏撰《雁山志》云,宋太平兴国中,雁荡山始有僧居住。而李氏此书则云,宋英宗时,有居人行湫水上,见一位老人手弄药一丸,大如橡栗,语之曰,尔为我持此献天子,言毕忽然不见。居人诣郡言状,驿上之,天子遣中使持香来。于是雁山名始于天下。据此,则雁山显于英宗时也。此书列于清四库总目中。清人有言明初僧永升始辑成《雁山集》者,盖其未见李氏此书。此书尚收入《闾丘辩囿》。

猜你喜欢

  • 墨庄漫录

    十卷。北宋末南宋初张邦基(生卒年不详)撰。张邦基字子贤,高邮(今属江苏)人。生平事迹不详。仅据自称宣和五年(1123)在吴中见朱勔所采太湖鼋山石及绍兴十八年(1148)见赵不弃除侍郎,知其为北宋末南宋

  • 丛刻三种

    十卷。不著编者姓名。收《再生纪略》二卷、《哭庙纪略》一卷、《觉觉哉笔记》七卷。《再生纪略》作者陈济生甲申年(1644)入京,时值李自成入京,清兵入关等明末国变,这里追记其事而成该书。《哭庙纪略》记顺治

  • 中国政俗考略

    一卷。美国佑尼干(1857——1920)撰,美国林乐知(详见《中国关系论》)、吴江任保罗(廷旭)同译。佑尼干,美国领事官,律师。1885年任驻日本神户总领事;1893年被派为驻上海总领事,直到1897

  • 论语包氏注

    一卷。东汉包咸(生卒年未详)撰。咸字子长,会稽曲阿(今浙江绍兴)人,少为诸生,受业长安。师承博士右师细君,学习《鲁诗》、《论语》。官至大鸿胪。咸所作章句,用张禹说。然其书隋、唐《经籍志》都不著录。幸为

  • 论语稽求篇

    七卷。清毛奇龄(1623-1713)撰。毛奇龄字大可,一字齐于,号初晴,又号西河,清经学家、文学家,浙江萧山人。曾任翰林院检讨、明史馆纂修官。学识渊博,贯通群经。其治经重在以经解经,而不自立己说,以此

  • 遂初堂文集

    九卷。清杨兆曾(约1662前后在世)撰。兆曾字青岩。江苏武进人。生卒年均不详。顺治九年(1652)进士。知建宁县,招抚巨寇萧维堂有功。官至福建延平道按察司副使。此集共九卷。集中所录均为杨兆曾所撰之文。

  • 保越录

    一卷。元徐勉之撰。本书记载元至正十九年(1359)明朝军队攻绍兴事。时徐勉之任杭州路海宁州儒学教授。绍兴从元末起被张士诚所控制。至是,朱元璋遣胡大海率军攻之。攻城三月不破,明军乃撤。本书记载胡大海兵受

  • 大智度论疏

    七卷。隋代释慧影(生卒年不详)撰。慧影,俗姓江,巴蜀(今属四川省)人。为潼州迁善寺沙门,释道安弟子。隋代曾为二十五众主。其著述尚存的有《伤学存废厌修三论》和《大智度论疏》。《大智度论》略称《智度论》、

  • 龙图公案

    十卷。不题撰人,成书于明代。公案小说,讲述北宋清官包拯的断案故事。包拯曾任龙图阁直学士,人称包龙图,故此书题《龙图公案》,又俗称《包公案》。考书中故事,除卷五《割牛舌》一则见于《宋史》、可证为包拯断案

  • 罪惟录

    一〇二卷。明末清初史学家查继佐(1601-1676)撰。查继佐,字伊璜,一字敬修,号兴斋,人称东山先生或朴园先生,浙江海宁人。终身以明朝遗民自居,坚持反清立场。他从明崇祯十七年(1644)起,开始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