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转注正义

转注正义

一卷。清李翘(其生平未详)撰。李翘浙江人。是编首列转注本于方言说。次举《方言》与《说文》说解同训者为证。次分转注之例为正变两类。正例有七:一曰训解一字相同,如“”训“”,“遝”训“”;二曰训解二字相同,如“笭”、“篚”并训“车笭”;三曰互相转注,如“论”训“议”,“议”训“语”,“语”训“论”;四曰训解稍不同而义同,如“遹”训“回避”,“避”训“回”;五曰数字一义,如“姣”、“姝”、“”、“孆”诸字并训“好”;六曰一事而有数字,如相谒食麦楚谓“饴”,秦谓“餖”;七曰数字转注,如“逆”训“迎”,“迎”训“逢”,“逢”训“遇”。变例有八:一曰同部字为训,如以“敛”训“收”,“攷”训“敂”;二曰双声叠韵字,如以“赵”训“趍赵”,“鹔”训“鹔”;三曰数字同训,所训之字属异部,如以“”训“美”,“美”训“好”;四曰两部义近,互相转注,如“肇”、“敂”、“攷”、“”训“手”部之“”,“”又训“支”;五曰两部部首同字异体相转注,如“大”部“”训“大”,“介”部“奕”训“大”。六曰两部部首义近相转注,如“燕”训“玄鸟”,“”训“玄鸟”;七曰异部义近,互相转注,如“舜,楚谓之,秦谓之藑”;八曰异部互相转注,如以“但”训“禓”,“禓”训“但”。《续修四库提要》云:“是编谓方言为转注之本,不得谓非探原之论,第于转注字之改造由于声变,未经说明,而又不限于同部,并推广及于连语,竟出许氏说解“建类一首,同意相受”之外,未免得失参半耳。”(冯汝玠)是编有刊本。

猜你喜欢

  • 律吕新书初解

    二卷。清张琛撰。琛字问斋,顺天宛平(今北京市)人。此书以宋蔡元定《律吕新书》为本,逐节疏解,成此《律吕新书初解》二卷。蔡氏本三之定法,以黄钟实数推明十二律之实数,寻其相通之道,其不据长短之实形,而仅凭

  • 禅门要略

    一卷。隋代释智撰。智生平事迹详见《维摩诘所说经文疏》辞条。《禅门要略》是智大师就摩诃止观所作八本经疏之一,即:一、摩诃止观,二、释禅波罗密次第法门,三、六妙门,四、四念处,五、修习止观坐禅法要,六、禅

  • 慎子

    一卷。慎到(前350-前275)撰。慎到,战国时期赵国人。关于他的事迹,史书记载较为简略。据《史记·孟荀列传》记载:“到为稷下先生,与田骈齐名,至湣王时而去。”《战国策·赵策》亦云:“蔺相如困秦王,归

  • 瓯东文录

    五卷。明项乔(约1529年前后在世)撰。项乔,字迁之,号瓯东。浙江永嘉人。生卒年不详。嘉靖八年(1529)进士。官广东左参政。此集为其文录,嘉靖时刊刻。目录列于各卷之道,卷一分上下,但已缺,故实为六卷

  • 万善花室文稿

    六卷。《续编》一卷。《附录》一卷。清方履篯(1790-1831)撰。方履篯字彦闻,顺天府大兴(今属北京市)人,方国栋玄孙。嘉庆举人,知闽县。学问赅博,工诗词及骈体文,善隶书、精鉴赏。尤精志乘之学。纂有

  • 杨清祠志

    一卷。清丁午辑。杨清祠,祀明代清吏钱塘(今浙江杭州)佥事王琦、项中麒。二人皆明代著名的清吏,官至监司,饥寒而死,乃当时士大夫风格。明正德十六年(1521)浙江巡按唐凤仪,因都御史明世宁清节,以王、项二

  • 唐四僧诗

    六卷。不著编者。此集共六卷。所录皆为唐僧人之诗。包括《灵澈诗》一卷、《灵一集》二卷、《清塞诗》二卷、《常达诗》九卷。据《书录解题》载《灵澈诗》、《灵一集》,皆一卷,而《清塞诗》与《常达诗》皆失载。《灵

  • 珠玉词

    一卷。宋晏殊(991-1055)撰。晏殊生平详见《类要》辞目。是书收词一百三十余首,一卷。张先曾为其集作序。,今已佚。《四库全书总目》引《名臣录》,称晏殊词为《珠玉词》。其词多写士大夫宴游嘉会的欢乐、

  • 铜人

    见《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 关氏易传

    一卷。旧本题北魏关朗撰,唐赵蕤注。关朗字子明,河东人。蕤字大宾,梓州盐亭(今四川盐亭)人。该书《隋志》、《唐志》都没有著录,晁公武《读书志》认为李淑的《邯郸图书志》才开始著录。《中兴书目》中也有这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