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读诗日录

读诗日录

十三卷。清刘士毅(生卒年不详)撰。士毅字仲肩,直隶枣强(今河北枣强县)人。乾隆十八年(1753)举人。著有《读诗日录》十三卷。此书书前自序云得蠡吾李氏本,李氏本以毛郑为宗。士毅以此书为底本,又参校诸书中先儒旧说,荟萃折衷,随笔录而成。是书治诗,论时世从小序,训诂采毛郑之说,笔削寄之朱本。朱本有未安者,或取旧说,或用己意互相参正,自以为可得作者之志。然用心虽苦,而仍多不合作者之意。此书有光绪六年(1880)刻本。

猜你喜欢

  • 皇明诸司廉明奇判公案传

    见《皇明诸司廉明公案》。

  • 其发编

    四卷。明曹于汴(1554-1630)撰。曹于汴字自梁,安邑(今山西省运城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以推官征授吏科给事中。遇事敢言。熹宗即位,迁左佥都御史,佐赵南星主京察,力扶善类,为魏忠贤所

  • 春秋传议

    四卷。清张尔岐(详见《周易说略》)撰。据清李焕章《张蒿庵处士传》,尔岐“著《春秋传议》,未辍而卒”,且此书亦颇有缺略,大约即尔岐未成之稿。明代以来,沿《春秋》诸家中以胡安国《春秋传》影响最大,故尔岐著

  • 熹朝忠节死臣列传

    一卷。明吴应箕(详见《启祯两朝剥复录》)撰。熹宗当朝时,宦官魏中贤乱政,因此而死者甚众。应箕择其中十六人各为之立传。该书内容详赡,文辞典雅,每传之后皆系以赞语,可与《启祯两朝剥复录》同观。罹难诸臣皆大

  • 明会典

    二百二十八卷。明申时行(1535-1614)撰。申时行,字汝默、号瑶泉,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明大臣。嘉靖四十一年(1613)进士第一,以文字受知张居正。万历中继张四维为首辅。时神宗宠信郑贵妃,欲立

  • 诗益

    二十卷。清刘始兴(生卒年不详)撰。始兴字子彦,江苏金坛(今江苏金坛县)人。此书首有始兴就正启及总序,又有其弟所述要旨即凡例。此书分《本传》八卷,《诗次问》二卷,《诗次补言》一卷,《诗表》二卷,《总辨》

  • 建德县志

    二十卷,首一卷。清张赞巽、张翊六修,周学铭等纂。周学铭,邑人,官湖南候补道、光绪十八年庶吉士。建德有志,创始于明正德十五年,至隆庆五年而重修,至清顺治八年、康熙元年、乾隆四十三年、道光五年,复相继修之

  • 圣门传诗嫡冢

    十六卷。附录一卷。明凌濛初(1580-1644)撰。凌濛初,明末小说家。字玄房,号初成,别号即空观主人,乌程(今浙江吴兴)人。曾以副贡授上海县丞,后擢升徐州通判并分署房村。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徐,他与

  • 穀梁传补注

    一卷。清姚鼐(详见《左传补注》)撰。该书是作者所撰《三传补注》中的一种。作者治《春秋》贯通三传,不专守一家之说,往往引三传互相证明,择其义长者从之。该书引《左传》、《公羊传》之说以证《穀梁传》之义,对

  • 春秋列国辑略

    不分卷。清王文源(详见《春秋世族辑略》)撰。该书撰成于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未及刊行,后因鸦片战争之乱而散失。道光二十四年陈世珍于书肆中购得《春秋世族辑略》及该书,付梓刊行。该书不分卷,按《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