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读左日钞

读左日钞

十二卷。补二卷。清朱鹤龄(详见《尚书埤传》)撰。此书主要采赵汸、陆粲、傅逊、邵宝、王樵五家之书以及诸儒之说,以补正杜预《春秋经传纂解》之阙讹,大抵集旧解者占十之七,出己意者占十之三,所以名曰“钞”。其《凡例》移,《左传》纯以史解经,所以其论人论事,时有悖于理,学者不可耽于其文之博丽而昧其义之踳驳,这才是善读《左传》。朱氏认为:“会盟战伐及日月人名地名之类,有经文不书而传特详之者,此正可推求笔削之旨。”而陈傅良、赵踳“专从不书取义,最得微旨,今备录其说以为解经翼辅。”又云:“杜氏注得孔氏疏而明,然郑立、贾逵、服虔、王肃、刘炫诸儒之说亦不可尽废,今博引而加以折衷。”其重视汉学,于此可见一斑。其书考证虽少,却时有所得。如引定公五年文公十七年二《传》,证公婿池非晋侯之婿;引《檀弓》越人吊卫将军文子事,证秦人归僖公成风之襚;引《汉书·王嘉传》,证“屈荡尸之”当作“户之”等。不妄断是其书之优点,如“庄公寤生惊姜氏”,孔疏以“寤时生”;“寤而觉”为说,林尧叟则以“困而后寤,因寤而惊”为解,皆不可通。杨开庵、顾炎武引《风俗通》“儿堕地触开目视者为寤生”为说,朱氏则云“吾亦未敢信也”。所补二卷,据其《凡例》称:“亭林顾先生去秋自华阴寄余《左传注》数十则,折疑正舛者,皆前人未发,时此书已刻逾半,不及纂入。间取三传、三礼注疏阅之,尚多可录者,因复缀缉,与亭林所贻汇成二卷,附之简末。”《四库》系抄本收录。

猜你喜欢

  • 诗汎历枢

    ① 一卷。清孙珏辑。全书共计十一条。其中“建四始五际”条,“而八节通”是推度灾语(引见《困学纪闻》),将其置于“卯酉之际为革政”之上,显然是讹误。“卯酉之际为革政”,引见《诗正义》。另外,“大明在亥”

  • 十诵比丘尼波罗提木叉戒本

    一卷。宋释法颖(?-456)集。法颖,俗姓索,敦煌(今甘肃省敦煌县)人。为法香弟子。宋元嘉末来到江南。孝武帝时(454-464在位)为都邑僧正。后敕为僧王。居多宝寺。《十诵比丘尼波罗提木叉戒本》的主要

  • 颐庵文集

    九卷。明邹济(约1382年前后在世)撰。邹济,字汝舟。其先嘉兴人,后迁余杭。生卒年未详。洪武十五年(1382)举明经,授本学训导。被荐入翰林,预修《高庙实录》。历官左春坊左庶子少詹事。洪熙元年(142

  • 解州夏县志

    十六卷,首一卷。清言如泗修,李遵唐纂。言如泗详见《解州安邑县运城志》。李遵唐字学山,河南固县人,出身举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任夏县知县。《解州夏县志》乾隆二十九年(1764)刻《解州全志》本。全

  • 庭诰

    一卷。南朝宋颜延之(384-456)撰。清马国翰辑。延之字延年,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少孤贫,好读书。官至金紫光禄大夫,卒赠散骑常侍。诗人,与谢灵运齐名,世称“颜谢”。今《隋书·经籍志》有其《颜氏纂

  • 春秋地理考实

    四卷。清江永(详见《周礼疑义举要》)撰。此书前三卷为考辨《春秋》经传之地理,第四卷则是为《春秋传说汇纂》一书中之《王朝列国兴废说》的地理考证加注。此书按经传秩序,对山、川、国、邑地名随文加以辨析,且只

  • 问辨牍

    四卷。《续问辨牍》四卷。明管志道(详见《孟义订测》条)撰。此书将其平日与人讲学之书,合为一编,书名取“问以辨之”之义。管志道之学,出于罗汝芳,原本已先乖,末流更甚。其放荡恣肆,显唱禅宗,较之泰州、龙溪

  • 空山易解

    四卷。清牛运震撰。牛运震字阶平,号真谷,滋阳人。雍正十一年(1733)进士,官任平番县知县。其学博涉群书,对于金石考据的功夫最深。对经义也颇有研究。该编努力将汉、晋、唐、宋易学通而为一。但大旨主理不主

  • 綦崇礼年谱

    宋綦焕撰。綦焕为綦崇礼孙,官至德兴(今江西德兴)知县。綦崇礼(1083-1142),字叔厚(一字处厚),宋北海(今山东潍坊)人。南渡后寓居临海(今属浙江),世称北海先生。历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绍兴知

  • 诗经考异

    不分卷。清朱鹤龄(详见《诗经通义》)撰。是书附于《诗经通义》之后,竹纸无格,经文大字单行,考异小字双行,旨在辨别秦、汉以下诸本经文之异同。考其所采诸家,于唐陆德明《经典释文》援据最多。其他群经诸子以及